数智赋能 打造海上监管与服务保障“最强大脑”

2025-06-29 18:25:48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詹景怡 张晓宇 -标准+

走进上海海事局船舶动态监控中心,巨幅电子地图实时呈现全球主要航线船舶位置与运行状态,各类图层有序叠加,按需呈现各类交通及物流信息。重点目标一键锁定,工作人员可通过多屏调度系统,迅速查阅船舶信息,构建起“千里之外、一图观尽、一键直达”的水上动态监测态势。

近年来,上海海事局船舶动态监控中心深入贯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部署要求,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区位优势和技术基础,构建“看得清、数得出、用得好”的水上交通动态感知与数据服务体系,为国家海上通道安全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全国海事系统首个“一级数据中心”,该中心累计投资约2.16亿元,承担“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LRIT)国家数据中心”职能,常年对悬挂五星红旗及港澳地区登记的国际航行船舶开展全天候、全流程远程动态监管。面向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发风险挑战,中心持续夯实数字底座,聚焦重点航线、关键区域和重点船型,强化智能识别、预警分析与态势研判,服务国家战略与行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98a8ff33279f42790902af4771ad841.jpg

用数据织密“海上感知网”

2024年以来,中心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围绕“监管与服务一体化”持续发力。通过整合海事信息系统、卫星AIS、劳氏数据库等多源数据,搭建“海事数据中台”与“全球船舶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对全球船舶流动态势的实时掌握和深度解析。

在红海航线多次遭遇地缘冲突扰动期间,中心第一时间对中国籍和中资背景船舶进行精确标注和分类预警,组织专题分析绕行好望角船舶态势,为部委决策和企业航线调整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在马六甲、霍尔木兹等全球十大要冲水域,中心通过高频航迹建模和行为分析,精准识别我国重点船舶运行轨迹与异常行为,提升突发事件预判能力。

从全球到本土 打造“可视化监管闭环”

围绕构建“全域覆盖、智能联动”的海上监管格局,该中心还聚焦服务城市重点水域管理与港航发展,先后开展上海辖区“夜游船”运行现状分析专报、重要海运物资“国货国运”运行态势分析专报等专题研究。通过对黄浦江旅游航线AIS运行数据、船舶类型结构、客流密度分布的系统分析,为有关部门优化“夜游”通航组织、提升游客出行安全提供决策依据。针对“国货国运”政策实施情况,中心结合实际运力投放、运输频次、港口挂靠等数据,识别潜在风险点,提出运输路径优化建议,进一步推动战略物资运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025年春节期间,面对旅客激增态势,中心保障团队夜以继日坚守一线。年初一凌晨2时,值守人员发现舟山区域旅客数据突增,10分钟内完成数据验证和情况上报,推动部海事局主要领导赴现场调研指导,确保高峰期运输安全有序。春节假期8天内,春运数据保障团队汇聚数据超2653万条,编制并上报分析报告16份,旅客预测误差控制在1%以内,彰显“数据精度”下的海事专业水平。与此同时,数据保障团队对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总结提炼,建立了一套“重点时段水上重要数据报送工作机制”,为相关部门掌握全国水上客货运输态势提供数据支撑。

人才创新 夯实“数字海事”底座

着眼未来,中心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投入。中心目前现有职工17人,其中“985”院校人员占比41.2%,研究生占比52.9%。形成了一支专业背景强、复合能力高的“青年数智海事人才”队伍。

依托“数智赋能”实训基地和“数智云帆”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组织团队,推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船舶异常识别、港航预测分析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算法可迭代、模型可迁移”的智能决策体系。

“我们目前正在探索设计算法模型,对进出我国领海的外籍船舶报告信息进行逐一核对识别,力争通过大数据手段及时甄别出‘非无害通过’的嫌疑行为。”上海海事局船舶动态监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有些船舶表面上申请通过,但我们通过行为轨迹分析、AIS数据比对、历史通行模式研判等手段,可以发现其存在绕行侦察、停留异常、意图规避监管等问题迹象。这项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们更早发现、精准锁定可能侵害我国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的外国籍船只。”

在海运格局加速演变的今天,上海海事局船舶动态监控中心正以数治海、以智强管,打造新时代国家海上通道的“感知之眼”和“决策中枢”,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外贸稳定与航运安全贡献坚实海事力量。


编辑:詹景怡

责编:蒋利

审核: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