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穿越千年古塔失控坠落,机场航班因“黑飞”被迫延误,军事禁区遭遇非法拍摄……无人机运行安全隐患频繁引发关注,也促使行业不断改进提升监管措施。自7月1日起,《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事件信息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为无人机运行再加一把“安全锁”。
但难题依然存在。记者调查发现,在万亿级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改装机监管盲区、飞手培训乱象、反制设备成本高企等难题正在形成困局。无人机运行如何实现“管得住”“飞得好”,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技术监管难追“手攒机”
“黑飞”是指没有进行实名注册登记备案,或者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就在管制空域内进行的飞行活动。近两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都曾爆出无人机“黑飞”事件,将无人机飞行安全问题暴露在公众面前。
“黑飞”“乱飞”的无人机影响航空安全、失控伤人、偷拍侵权等问题日益凸显,相关部门已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从无人机设备、飞手、飞行环境等多环节明确规范、合理约束。
去年1月开始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对无人驾驶航空器从设计生产到运行使用进行全链条管理,明确了所有者实名登记制度、使用单位和操控人员资质要求等。
今年7月1日生效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事件信息管理办法》,则首次针对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实践实施分类报告制度,将紧急事件分为14种情况,非紧急事件分为航空器运行与维修类、机场运行类和空管保障类,并明确了紧急、非紧急事件报告流程。这一新规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中大型无人机安全监管。
理论上,无论是小型还是中大型无人机,未经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批准,都不得在管制空域内实施飞行活动,然而在实际中如何让无人机“管得住”,仍然是一道未完全解决的难题。
根据中国民航局相关规定,无人机适飞空域可通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进行查询。民航二所无人机智能交通技术中心负责人邹翔告诉记者:“无人机可分为合作式和非合作式两种,UOM主要接收合作式无人机运行识别数据。这类无人机不管是否申请飞行、注册登记,只要起飞就会向UOM主动报送数据。”
而一些无人机爱好者自购配件改装、组装的无人机,往往没有内置限飞、禁飞区地图,也无法主动向UOM报送数据。“这种‘手攒’的无人机有多种使用目的,可能只在室内或者有限区域飞行,不会报送数据;而对于‘恶意飞行’的行为,更不可能主动向UOM报送数据。”邹翔坦言,“目前无人机保有量的激增和制造门槛的降低,加大了监管难度。”
飞手培训市场“内卷”
无人机飞行安全,“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当前,无人机培训市场鱼龙混杂,记者了解到,为抢占新兴市场,有些传统驾校甚至推出了“陆空双训”模式,在汽车驾驶员培训外增设无人机培训业务,师资、设备等力量难以保障。
“内卷”现象甚至开始蔓延至无人机培训领域。嘉翔航空科技负责人田子渊告诉记者,他们从去年12月起在郑州开展无人机培训,费用1万元左右,但如今有的培训机构价格几乎折半,导致他们也不得不考虑降价。
“重操作、轻维护”也是无人机安全隐患的重要问题之一。“无人机培训用机的‘炸机率’很高,但很多培训机构不会及时对无人机进行维修和调参,甚至对无人机的性能并不了解。”田子渊认为,无人机的售后保障与操控无人机同等重要,近期,嘉翔航空计划推出无人机的装修检修课程,包括开源地面站精讲、开源飞控调试、云台拆装和维修等内容。
自2024年起,中国民航局颁发的CAAC无人机执照有效期从3年延长至6年,其中持照人需在前2年内累计飞行满100小时并通过审核,方可续期至完整6年。一位无人机培训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100小时很容易“掺水”。“有飞手将无人机开机后放置在自行车、汽车上移动,只要系统识别到GPS的位移就能记录时长,无人机甚至不用起飞就可以实现这100小时的飞行记录。”这样的漏洞,无疑为无人机飞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在场景化应用中,只会基础操作的飞手,其飞行安全性低于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飞手。深圳市无人机协会副秘书长项征表示:“低空经济强调低空飞行器与经济业态的融合,能够在农业植保、消防灭火、应急救援等领域熟练实现高空吊装等专业操作的飞手更受市场青睐。未来无人机飞手的需求也会向场景化、专业化、实用化方向发展。”
侦测技术待提升
5月5日,一架无人机擅自飞入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拍摄,在穿越千年古塔时失控坠落,涉事飞手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事实上,许多文化旅游景区都是禁飞区,在景区周边、游客集中区域、入口等位置设有醒目的标识牌,明确公示未经允许严禁飞行。但景区的无人机反制能力有限,主要依靠大众的自觉性。
为了有效防治“黑飞”行为,关键区域特别是机场要地,应当设置相关侦测设备。“低空的范围很大,复杂的地形和自然环境对雷达、光电、无线电等主流侦测技术手段都可能产生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技术的成熟度还有待提升。”邹翔说。
“低空安防不能只考虑合作式无人机,必须要做到合作、非合作兼顾,但大范围布设地面侦测设备所需成本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邹翔告诉记者。
邹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市场上比较主流的低空侦测设备综合有效覆盖半径一般不超过5公里,且需要多重信号覆盖,而单套成本花费往往需要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如何进一步提高技术成熟度并降低成本,仍然是目前低空侦测领域面临的突出难题。
今年3月,针对多地出现的无人机干扰民航航班运行问题,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多部门专项部署无人机扰航防治,推进民用运输机场防范无人机干扰航班运行工作。
据中央空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部署开展防范无人机扰航工作,中央空管办将健全顶层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政策法规协同,强化常态督导;细化政府部门权责关系,健全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机制,联合查证处置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活动。
除监管措施、人才培养、侦测技术等因素之外,无人机运行安全还涉及数据管理、平台统一等多个方面,均有待完善和优化。在方兴未艾的低空经济中,这或许是“成长中必经的阵痛”,需要各方协同破解,向着安全、规范、高效的目标迈进。
编辑:周向阳
责编:晓飞
审核: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