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一场关于“匠心”与“传承”的对话在北京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展开。台上,四位来自交通运输行业的“大国工匠”依次分享,他们中,有在惊涛骇浪中托举生命曙光的“北海神鹰”,有在万米高空书写忠诚担当的“金凤乘务”,有二十年如一日守护高速公路畅通的“秋子服务”带头人,还有用精湛技艺保障机场安全的“民航卫士”。此次“云端匠心 薪火传承”大国工匠面对面活动,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行业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引导交通运输行业青年学子、干部职工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做翱翔蓝天的云中金凤,当无愧时代的交通脊梁”
“把平凡的岗位做到极致,就是对初心最好的回答”,面对现场学生对民航服务工作的提问,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客舱服务部乘务员管理部中队长梁晓梅如是回答。
总飞行时间超12000小时的她,2019年加入时代楷模金凤乘务组。金凤乘务组成立于1994年,是一支以女性为主力的队伍。在多次的重要专包机任务中,她们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单机在外连续飞行时间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等8项纪录。
30年里,“金凤精神”始终传承:从1999年穿越战火接回驻南联盟烈士,到2023年从刚果撤侨时广播中哽咽的“欢迎回家”;从帮扶孤儿20年的“金凤妈妈”,到支教广西的“蓝天课堂”……“接过的不仅是任务,更是写进血脉的使命”,梁晓梅说。
“责任扛在肩头,安全重于泰山”
“安检工作在外人看来可能繁琐甚至枯燥,但正是这份工作,肩负着守护旅客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千斤重担。”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大兴机场分公司综合安检部通道管理科科长郑鹏分享道。
二十年来,他坚守“不排除疑点不放过”的原则,保障航班安全飞行上万架次。2013年,他还协助警方破获重大毒品运输案件。
郑鹏创建的“合创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创新的摇篮,更是人才的孵化器。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共同学习探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实践,研发的创新项目多次获奖,用科技为航班安全赋能。
“简单的工作,努力做成不简单”
“您好,请出示通行卡。”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秋子服务”品牌带头人方秋子,用一句再熟悉不过的问候,将观众带到了高速公路收费站。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她累计保障车辆上百万辆次,创立的“秋子服务”品牌获得全国“优秀文化品牌”称号。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交通人,面对ETC普及的挑战,她和团队将“微笑”搬上“云端”——开拓“96011远端坐席”在机场南线监控大厅启用;利用“秋子服务”官方抖音号发布“秋子带您走高速”等体验式视频。过去工作人员练点钞割破手指,而现在“秋子服务”团队用指尖下的温度延续金牌服务。
“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
2015年6月,一艘运砂船遭遇险情,5名船员危在旦夕;2020年12月“达丰6”船锚链断裂、船体撞岸,船上 8 名船员被困……看着一幕幕真实记录的救援影像资料,现场观众也跟着倒吸一口凉气。
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飞行管理部部长马宏儒,这位被称为“北海神鹰”的搜救教员机长,轻描淡写地分享着无数个惊心动魄的救人瞬间。17年来,他的救援飞行时间累计超5000小时,参与救助任务近500起,创造了491个生命奇迹。
大风大浪之中,距离海面大约20米到30米的高度,只用一根钢索把救援人员放在一平方米的船甲板上,“每一次任务,都如同在大海上穿针引线。”马宏儒说。
危急时刻,不放弃任何一条生命,“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马宏儒凭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练习,做到精准救援,这份责任,是救捞人员镌刻在肩头的使命烙印。
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背景下,时代呼唤更多的交通劳模、交通工匠脱颖而出。活动尾声,《态度:大国工匠和他们的时代》作者蒋菡在万米高空发来寄语:“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以匠心致初心”。
本次活动是2025年航空运输产教融合系列活动中的一项,由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工会读书协会指导,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主办,中国交通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协办,广慧金通教育集团承办。来自教育部、交通运输部、民航界的代表及30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全国200余所院校300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平台观看直播。
编辑:李铭涵
责编:李铭涵
审核: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