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卡先锋丨聚焦典型场景展望新能源卡车前景

2025-07-24 10:24:52 来源:新华社 作者:陈德兵 -标准+

当前,新能源卡车在城市物流、短途运输、干线运输、公共服务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其发展动能主要源于显著的环保效益、日益凸显的经济优势以及持续加码的政策支持。作者聚焦新能源卡车典型应用场景,系统梳理近3年取得的技术成果,展望其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以期推动市场进一步下沉。

新能源轻卡聚焦高频次短距离

城市物流是新能源轻卡渗透率最高、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之一,在商超配送、快递快运、冷链运输等高频次、短距离场景,其发展成果主要表现为:

车辆续航里程持续提升。随着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成熟,新能源轻卡综合工况续航里程突破400公里。针对新能源轻卡在冬季续航里程衰减问题,行业采用“热泵空调+一体化热管理技术”模式,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车辆能效管理不断优化。通过应用车辆集成智能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策略和整车控制器能量管理技术,新能源轻卡能效提升至每千瓦3公里以上,折算每公里运营成本降低至0.18元,进一步提升车辆经济性。

车辆补能效率稳步提升。行业加速布局换电网络,实现5分钟快速换电,大幅提升新能源轻卡出勤率。同时,随着大功率快充技术的普及,新能源轻卡能有效满足商超、冷链等场景高频次、即时性的运输需求。

2024年以来,新能源轻卡迎来高速增长,行业的盈利拐点正在经历成本端到价格端的转变。在城市物流领域,建议新能源轻卡重点从几方面寻求突破:一是车辆续航与载重双提升。通过研发更高能量密度电池,新能源轻卡续航里程有望提升至500公里以上,运输范围将向城际干线延伸。通过广泛应用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优化车架及上装,在保障续航的同时有效提升载重能力。二是“新能源+自动驾驶”深度融合。城市物流作为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正加快“新能源+自动驾驶”深度融合。自动驾驶新能源轻卡将逐步应用于城市末端配送,通过自主编队行驶、智能路径规划,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三是实现生态协同与平台化运营。通过深化“车—站—网—云”一体化协同,构建数字化物流网络平台,以及整合充电基础设施、运力调度、金融保险等服务,实现新能源轻卡运营全链条降本增效和资源优化配置。

新能源重卡有望迎来放量增长

新能源重卡短途运输主要包括港口集装箱转运、矿区资源运输等领域,具有路线固定、高频重载、运营环境相对封闭的特点,其发展成果主要表现为:

换电模式推广应用逐步成熟。目前,换电重卡在港口接驳等场景实现5分钟快速补能,出勤率达到同类型燃油车水平。随着换电重卡实现规模化应用,有力推动道路货运转型升级,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进一步凸显。

车辆实现高承载与高续航。针对砂石、煤炭等大宗货物重载运输需求,新能源重卡采用强化底盘设计,搭载大容量电池包,续航里程达到200至300公里,能有效满足矿区日均8小时高强度运输需求。

环境适应性进一步提高。通过采用智能电池热管理系统和关键部件耐低温设计,新能源重卡能在零下30摄氏度下稳定运行,保障高寒地区砂石、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的连续性和出勤率。

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正穿越拐点,有望迎来放量增长。为助力新能源重卡多场景适应性的进一步提升,建议重点从两方面入手,破解补能难题:一是加速推进换电标准化。随着行业加速推动新能源重卡换电接口、电池包尺寸等关键标准的统一,将大幅降低用户购车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在此基础上拓展服务网络,将进一步提高充换电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可达性。二是推动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提出,推动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应用。针对新能源重卡典型应用场景,应加快开展单枪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与试点应用,并同步推进电网扩容和车型适配。

氢能重卡实现干线长续航突破

干线运输是新能源卡车推广应用难度最大的领域之一,核心挑战在于长续航需求、高补能效率等要求,拥有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多种技术路线。以氢能重卡为例,其发展成果主要表现为:

液氢技术实现长续航突破。以新一代液氢重卡为例,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加氢时间缩短至15分钟左右,百公里氢耗低至7.8公里,车辆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同类型柴油重卡持平。

大功率电驱系统性能提升。车辆搭载420千瓦级及以上大功率驱动电机和冗余线控底盘,动力性能可对标传统680马力柴油车,有效满足干线重载运输对动力性的要求。

验证氢电混合方案可行性。进一步验证氢燃料电池系统与动力电池相结合的混合动力方案,在特定线路实现600公里级续航里程,为干线运输提供新的选择。

氢能重卡未来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提速。加快加氢站网络布局,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主要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目标是建成500座以上高密度加氢网络,推动绿氢成本下降,保障低碳能源供应。二是持续优化车辆轻量化与能效。通过广泛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压铸等先进轻量化技术,进一步降低液氢储氢系统及整车自重,提升有效载货空间和运输经济性。持续优化电驱动系统效率和能量管理策略,进一步提升车辆能效。

新能源环卫车功能日趋多元化

卡车在公共服务领域以环卫作业为主,其新能源化具有政策驱动和社会示范效应,其发展成果主要表现为:

纯电动环卫车普及率提升。近年来,大中型城市纯电动环卫车推广尤为快速,车辆集成度提高,具备高压清洗、垃圾压缩和真空吸污等功能,日均持续作业时间可达11小时。

氢燃料电池环卫车加速示范应用。北京、河南、河北等地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和规划,涉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目前,氢燃料电池环卫车已在河南郑州、河北唐山等地加快示范应用,实现加氢3分钟,续航500公里。

从技术突破来看,新能源环卫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从应用场景来看,新能源环卫车的商业化之路越走越远,未来可围绕三方面重点培育:一是因地制宜发展能源路线。通过采用“氢电并行,区域适配”的发展策略,结合地方补贴和路权政策进行差异化布局。例如,在北方严寒地区优先推广氢燃料电池环卫车以解决低温性能痛点,在南方气候温和地区则以长续航纯电动环卫车为主。二是加大智慧化管理平台应用。深化车联网技术应用,构建智慧市政管理平台,对车辆位置、状态、作业、能耗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新能源环卫车作业路径优化、故障预警和预防性维护等功能。三是推动跨界功能集成与服务扩展。开发具备应急救援、移动充电、应急照明、信息发布等功能的特种公共服务车辆,提升单一车辆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全生命周期优势将成为规模化替代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新能源卡车典型场景应用取得积极进展,城市物流依托电池技术迭代和换电模式实现规模化降本增效,短途运输通过换电标准化和极端环境适应性技术突破封闭场景边界,干线运输以液氢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叩开千公里级续航大门,公共服务领域则加速推进纯电与氢能转型。展望未来,新能源卡车发展趋势将呈现三个主要特征:

进一步推动技术纵深发展。电池技术持续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使用寿命、更快充电速度迈进;氢能技术聚焦低成本绿氢制备、高效储运、高可靠性燃料电池系统;智能化与自动驾驶技术将深度融合,由提升单车效率向优化车队和网络效率演进。

能源补给网络化与模式创新。未来,行业将实现大功率液冷超充网络、标准化换电网络、加氢站网络加速布局与互联互通。新能源卡车“电池银行”、车电分离等商业模式将广泛普及,大幅降低用户购车门槛。

实现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加大购置补贴、路权优先、运营补贴、碳配额、碳交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并强化标准法规引领,如强化换电标准、氢安全标准、数据交互标准引领。同时,市场机制将发挥主导作用,全生命周期优势将成为规模化替代的核心驱动力。

作者系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