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广东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严格落实“响应、巡查、管控”部署要求,紧盯重点区域、路段和点位,强化动态管控,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迅速落实恶劣天气预警叫应机制,做到“三应三尽”,坚决抓好汛期公路安全管控。
强降雨以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每日召开调度会,迅速传达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特别是部省领导调度指示要求,厅主要、分管负责同志带头落实,实时关注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要通道及机场、火车站等重要站场,派工作组赴一线督导防御强降雨工作;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守,将34支省级应急队伍及各市、县级交通应急力量提前预置到位,努力落实好“30分钟响应、2小时到位、及时抢通”目标。截至8月10日16时,全省高速公路主线除1处外已全部抢通恢复,剩余受损交通设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抓紧抢通。
广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强化监测巡查,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研判,针对暴雨强对流天气红色预警影响路段,全部调度落实叫应机制,对重点路段执行1—2小时巡查一次措施;落实风险清单动态更新和路段三级包保巡查检查,督促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加大投入、举一反三,联合加强全省公路、铁路、水路基础设施监测预警,加密视频、无人机和人工巡查检查,深入排查重点隐患路段、部位,严防相关灾害、事故发生;紧盯连续强降雨导致的河流水位明显上涨,统筹抓好内河船舶、施工驻地等领域的安全工作,及时做到“应停尽停、应关尽关、应撤尽撤”。
为保障公路运营安全,广东各级交通运输、公路部门和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等结合公路基础设施沿线地质特征和风险等级、路网流量等,应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提升预警精准度和“叫应”速度。广清、肇花高速公路借助300余个监控摄像头,实现全线路面、边坡约1小时“轮巡”全覆盖;清云高速公路综合调配路政和养护人员,运用无人机及视频等方式加密汛期公路巡查频次,高效研判灾害影响,如遇险情迅速调集应急预置力量做好受灾路段应急处置;南大干线公路加装的水雨情监测预警系统将下穿隧道、水位监测和交通疏导结合起来,并将信息同步至隧道入口情报板、信号灯及道闸。同时,广东省交通运输系统还加强宣传引导,通过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短信息、新闻媒体、公众号等方式,及时通报雨情灾情和出行提示,引导广大群众安全有序出行。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