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公里水路的悲壮战歌

2025-08-22 10:30:46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邹莹 邹光明 -标准+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开启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长江民族航运业和船员用特殊的方式奋起抗战。他们用沉船、石块、废铁堵塞航道,构筑江上封锁线,抗日军队则在长江沿岸拼死抗击,极大地延缓了日军向西南地区进攻的速度,为拯救民族危亡作出巨大贡献。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抗战军人用鲜血和生命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此一战,扭转了日军从北向南的进攻路线,日军转而沿长江西进。

构筑长江第一道防线

淞沪会战爆发前,军事当局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上海至南京沿线布防和构筑江中封锁线事宜,上海市轮船同业公会列席会议并提出好的建议。各航商和船员深明大义,不计损失,积极支持,慷慨应征。为了阻挡日舰溯江而上,军事当局决定征用大批公、私船舶沉于江中要塞,并于江中敷设水雷构筑江上封锁线。

军事当局先后在长江多处要塞沉船御敌。江阴港临近长江入海口,航道狭窄、地势险要,军事当局决定在此构筑长江第一道防线。1937年8月11日,在交通部门和各公、私航商的协助下,征集的第一批船只火速驶往江阴黄山下游鹅鼻嘴一带集结。麇集江面的大小轮船共23艘,近4.4万总吨。其中,招商局应征沉船塞港的“新铭”“遇顺”“公平”等7艘船只,达1.37万总吨,三北、宁绍、肇兴、通裕等16家民营航商各1艘船,共16艘、3万总吨。

8月12日,“泰顺”“醒狮”等20余艘商轮,与“德胜”“武胜”等8艘舰艇,各自满载石块、废铁等重物,在江阴江面排成横阵,场面极为悲壮。当晚,随着“通济”舰舰长一声令下,各船(舰)长命令水手打开船底阀门,江水大量渗入舱内,各轮慢慢沉入江底。13日清晨,江面只见一些桅杆还在微微晃动。

8月14日,军事当局宣布封锁江阴江面。由于江水流急,各船(舰)无法按预定要求横沉,相互间隙约有12米,难以阻挡日舰通过。军事当局又将没收的8艘日商趸船陆续凿沉于江阴,并征用“泳吉”“万宰”等3艘商船,亦沉于江阴水道。9月25日,另调“海圻”“海容”“海琛”“海筹”4舰,在江阴构筑起另一道辅助封锁线。

此次江阴沉船,统计征用商轮、军舰、趸船共44艘7万总吨,又从苏、浙、皖、鄂等省征用民船、盐船185艘,船上装石头1.2万吨,以填补舰船空隙。江阴防线工程浩大,历时近2个月,动员民工2000余人。设于黄山的电雷学校则派人在封锁线一带敷设了水雷。

塞江御敌作出巨大牺牲

江阴屏障虽难以阻挡日军进攻,但起到一定延缓作用。除江阴外,军事当局还在十六铺、乌龙山、马当、田家镇、葛店、湘江口、石首、石牌等要塞构筑江上阻塞线,长江航运企业均为此作出了巨大牺牲。

淞沪会战爆发后,招商局先后奉命将“海晏”轮沉于上海十六铺、“新江天”轮沉于镇江,并在南京龙潭凿沉“永清”“镇海”和“定海”3艘趸船。次年4月,在九江马当要塞的沉船塞港行动中,招商局又沉“新丰”“江裕”等轮和“联茜”“安庆”趸船。武汉会战中,招商局应征将汉口一、二、三号方趸船沉于宜昌港。

1937年8月至10月,黄浦江十六铺塞江御敌,征用民生公司铁驳船4艘,三北、鸿安等9家公司轮船共10艘,共1.48万总吨。同年11月,为保卫南京,军事当局构筑了乌龙山封锁线,征用轮船4艘、趸船1艘,另有木船数十艘沉于江中。1937年12月中旬,乌龙山封锁线和要塞炮台在阻击日军进攻南京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12月至1938年6月,军事当局在九江附近的马当要塞再次沉船御敌,先后征用轮船13艘、趸船6艘、码头船2艘。1938年7月,在武穴附近的田家镇塞江封锁时,用4艘钢管水泥船代替轮船,以保存民族航运业有生力量。同年10月,武汉失守后,又征集小型商轮20艘,沉塞于湖北石首江面。同年11月,在湖南田家滩再筑封锁线,在洞庭湖区和湘江北口设下一道道水下屏障。

威武石牌粉碎日寇迷梦

长江最后一道封锁线是石牌。石牌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右岸,距湖北省宜昌市中心约20公里。这里是长江三峡的第一道天险,也是著名的急、弯、险航道,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石牌周边方圆35公里内,上有军事重镇三斗坪,抗日军队六战区前进指挥部、江防军总部均设于此;下有平善坝,是石牌的前哨,亦为抗日军队河西的补给枢纽,距宜昌城仅24公里。1940年6月,日军侵占宜昌后,石牌封锁线便成为守卫重庆的第一道门户。石牌一旦被日水陆空大军攻陷,重庆将无险可守。

1938年冬,中国海军就在石牌设置了第一炮台,其左右有第一、第二分台,安装10门大炮,为长江三峡要塞炮台群的最前线。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川江漂雷队、烟幕队,驻守石牌的海军官兵共有100多人。由于石牌与宜昌几乎处于一条线上,要塞炮台的炮火可以封锁南津关以上的长江江面,极具威慑力。

从设立江防军开始,到石牌决战取得胜利,石牌封锁线发生不下百场的战斗。由于中国守军意志坚定,日军久攻石牌不下,损兵折将惨重。加上中国空军频频出动,在战场或战场附近对日军进行攻击,断敌增援和补给,使得日军士气和信心完全丧失。

1943年5月,中国空军与地面部队联合作战,同日军展开激烈的空战,击落敌机6架。石牌要塞的海军官兵,除不断向长江江面布放漂流水雷,阻止日军舰船溯江西上与陆军协同外,他们坚守炮台战斗岗位,沉着应战,任凭日军飞机、大炮猛烈轰击,决心与炮台共存亡。战至6月,中国军队全线反攻,日军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太史桥大捷”为标志的石牌保卫战主战场的彻底胜利。

从1937年到1943年,在这1775公里的水路,日军虽攻克了镇江、南京、武汉、宜昌等地,但在长江沿岸抗日军民的拼死阻击下,付出了惨痛代价。

为构筑长江封锁线,长江各航运企业相继献出大量船舶,作出重大牺牲。要塞沉船的壮举,延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我国军民和军公物资后撤、兵力集结赢得了宝贵时间,而且在武汉保卫战、湘北会战、石牌保卫战中起了重大作用,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编辑:马琼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