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与长江水系14省(市)交通运输厅(委)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合力推进长江水运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当前,长江水运数字化已取得显著进展:“131”智慧长江建设成效明显,“信用长江”信息系统2.0版上线,注册用户达26万、访问量超62万人次,“长江新链”、长江航运数据中心建成运行,公共服务平台——“长江e+”总点击量近2亿人次、用户超37万,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覆盖5606公里,智能传感、船舶北斗定位、水位气象监测等设施广泛部署,航道感知、船舶监管、水上应急等多项数字应用先后落地,为全流域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合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旨在充分发挥“央地协同、流域联动”优势,依托长航局与各省市已有基础,加快实现长江水运数字化规模效应和整体提升,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合作以《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为依据,聚焦长江水运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围绕信用体系建设、数字化感知网络、智能化管控系统和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动基础设施智慧扩容、安全增效、跨领域融合与机制创新。备忘录明确了六大合作任务:共推信用互通及联合运用,构建覆盖全要素的“1+14”长江水系水运信用管理服务体系;共推监管联动及流域管控,打造干支联通的智能管理平台和“空—岸—船”立体监控网络;共推平台互通及服务融合,以电子航道“一张图”和“长江e+”平台为基础,提供伴随式、综合性、智能化航运服务;共推数据治理及共享共用,共建长江水运数据底座,推动数据赋能行业治理;共促市场联管及降本增效,构建水运物流监测与多式联运服务体系,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协同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推广智能辅助航行、新型电子航道图扫测技术、数字航标等科技成果。
长航局局长刘亮表示,当前长江水运数字化仍存在标准不一、规模效应不足等挑战,需通过深化央地协同,整合已有资源,打通关键节点。此次合作有望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通行效率和治理水平,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加快推动长江航运走向绿色、智能、高效的新发展阶段。
此次全域合作签约,标志着长江水运数字化由“点状突破”迈向“系统推进”,将为全国智慧航运建设树立样板,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蒋利
责编:李思颖
审核: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