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慧多元化 公交逐新活力足

2025-09-16 10:35:34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徐兢辉 郭洋 童玉峰 赵阳 -标准+

编者按

“十四五”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绿色转型全面提速,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提前完成目标。

在都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新能源公交不仅是绿色交通的重要实践,更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赋能下,超越单纯交通工具的范畴,多维度展现创新活力:在智能驾驶领域探路领跑,以交旅融合串联城市美景,化身“移动充电宝”反哺电网……正悄然接棒传统公交,构建更加高效、普惠的民生服务网络。

从满足基础出行到提供低碳、智慧、多元的乘车体验,新能源公交正重塑城市脉动。

数览成就

截至2024年年底

●我国纯电动公交车48.75万辆,占公共汽电车比重为74.1%,较2020年年底提高20.3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辆占公共汽电车的比重达82.7%。

案例关键词·智能驾驶

智驾公交加速驶入无锡市民生活

纯电动公交车在支撑智能驾驶运行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今年7月,江苏省无锡市“快5智驾线”与“微巴43号线”两条智能驾驶公交线路正式投入常规运营,成为全省首批融入城市日常公共出行的无人驾驶公交线路,不仅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更是无锡在推动新能源公交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步。

“第一次见这样的公交车,太新奇了!”从陕西西安来无锡游玩的大学生小陈一踏上“快5智驾线”,立刻被车内景象吸引——没有驾驶员,不见方向盘、油门和刹车,全景天窗犹如一块巨大的移动观景屏,沿途风光尽收眼底。

“车跑得很稳,对我这种晕车体质的人特别友好。”小陈感叹,“体验超乎预期,下次要叫上朋友一起来试试!”

这样的夸赞并非个例。在“快5智驾线”咨询群里,乘客或询问乘车攻略,或分享乘车感受:“你只需将目光投向窗外流动的风景,让思绪在平稳的行驶中自由舒展。”

“快5智驾线”贯穿无锡经开区核心区域,往返约20公里,共19个站点,覆盖居民区、商业综合体、医院、学校等多个场景,是目前江苏省内最长的智驾公交线路。“微巴43号线”则精准对接地铁长广溪站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楼,实现1.8公里短途接驳。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及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无锡在智能驾驶领域探索已久。此前,无锡经开区、滨湖区、梁溪区等地已成功试点多条线路,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超过500万公里,服务测试接驳超过17万人次。而此次将无人驾驶技术全面融入常规公交线路运营,尚属首次,也标志着新能源公交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

亮点频出的同时,不少从业者也坦言,智驾公交要真正与传统公交一同融入日常,仍有不少地方需要“磨合”。

目前,无锡公交正计划拓展智能驾驶夜间线路,覆盖23时至次日5时的公共交通空白时段,既做好地铁末班的“接力员”,也担当传统公交的“补位者”。

针对特殊人群的精细化服务也已提上日程。“微巴43号线”正计划与周边社区联动,推出老年健康预约专线,解决老年人定期配药、就医等出行难题,让“一步就医”更有温度。

本文图片由 无锡市交通运输局 提供

案例关键词·反向充电

深圳公交变身“充电宝”反哺电网

你是否想过,每天穿梭于城市中的公交车,除了运送乘客,还能成为一个个“移动充电宝”,在智慧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6月,广东深圳巴士集团依托5723辆具备V2G(车辆到电网)功能的纯电动公交车,在国内公交行业率先开展规模化车网互动示范应用,将公交车变为可参与电网调节的“移动储能单元”,为实现绿色能源与城市交通深度融合探索出新路径。

“公交车‘早出晚归’的运行特性,与城市用电高峰形成错位。”深圳巴士集团第四分公司安托山场站站长黄睿介绍,“我们利用夜间低谷电价充电,白天高峰时段则将富余电力反哺电网。”这一充放模式经济高效,显著提升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配套开发的“能量管家”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了车辆与电网之间的实时响应与精准控制。在为期7天的示范运行中,该系统日均降低电网高峰负荷约4.4兆瓦,累计完成反向放电1.6万千瓦时,可满足约2000户家庭一日的用电需求。

该项目并非一蹴而就。自2017年深圳全面实现公交电动化以来,深圳巴士集团持续拓展纯电动车辆的综合能源应用,已建成84个V2G场站,为规模化放电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示范选择10个公交场站同步开展规模化反向放电。在确保车辆次日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各场站每日安排20辆车,以“分段接力”的方式参与电网调节,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与电网柔性调峰的双赢。

在探索技术与模式创新的同时,深圳巴士集团高度重视运营安全与流程规范,通过专项培训、系统性放电测试和数据核验与应急管理,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为车网互动技术在公交乃至更大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扎实的“深圳经验”。

本文图片由 深圳巴士集团 提供

案例关键词·文旅专线

新能源巴士激活西湖夜经济

“白天游西湖、夜里坐巴士”正成为来杭游客的新风尚。

今年夏天,浙江省杭州市公交集团正式推出“西湖夜游观光巴士”项目,包含两条全新线路——“西湖生态观光巴士”和“城市过山车Pro”,一批新能源公交车“领衔上岗”。这不仅是杭州绿色交通发展的新举措,更以“公交+文旅”的新型服务模式,进一步激活城市经济。

“城市过山车Pro”线路,挑选西湖周边最有起伏感的路段,将杨公堤的桥梁美景与龙井路、满觉陇等山地路况相结合,提供“过山车”式的动感观光体验。该线路车厢内营造奇幻灯光氛围,设置“隧道门洞”和景观吧台区,并提供特色饮品、文创手环、打卡纪念品等,增强乘车趣味性与互动性。

另一条“西湖生态观光巴士”则聚焦生态自然疗愈主题,线路串联西湖西线的生态秘境。车辆外观采用“车中画”设计,车厢内布置生态标本墙和铺满苔藓的文创展示板,并配有自然香氛系统,打造“行进中的自然博物馆”。

两条线路均采用10米级绿色新能源旅游公交车,运行安静平稳,进一步提升生态观光体验的沉浸感。线路沿途设有特色单向停靠站。每车配备随车安全员引导乘客,并设置景观安全带、休憩观景区和安全警示标识,确保乘客乘车体验安全舒适。

“西湖夜游观光巴士”项目采用市场化机制运营,实行“线上预约、一人一票”制,试运营阶段推出每人25元的体验价,以高性价比和优质服务吸引用户。未来还将联合市文旅部门、旅行社等机构,共同探索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并与城市夜经济深度融合。

夜游巴士的惊艳亮相,是杭州公交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杭州市公交集团持续推动运营模式、产品体系、服务形态的重塑升级,特别是在绿色交通转型方面,杭州公交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自2014年起,杭州市公交集团启动主城区公交车辆新能源化战略,逐步淘汰传统燃油与天然气车型,集中推广纯电动与插电混合动力公交车。至2020年年底,杭州成为全国首批实现主城区公交全面新能源化的城市之一,全市累计投放新能源公交车超5000辆,基本实现“全域零碳”公交运行。

如今,主城区近4000辆公交车全部为纯电动或插电混合动力车型。杭州亚运会期间,全部赛事接驳任务均由新能源公交车承担,其优良服务赢得了国际来宾的广泛好评

本文图片由 杭州市公交集团 提供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