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需要我们自己去有关部门咨询政策,现在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直接来厂里教,省了时间成本,也不用担心遗漏了哪道手续,真是省心!”日前,浙江台州某“新三样”企业负责人为台州港的精准服务新模式点赞。
今年以来,台州港推行“一企一策量体裁衣,一代一策激活资源,一区一策精准开方”服务模式,实现了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被动监管”到“靠前护航”的工作转变。上半年,台州港“陆改水”箱量达7.8万标箱,同比增长11.13%,直接为企业降本约2331万元。
作为浙江的制造业大市,台州物流需求极为旺盛,但水运物流市场却一度冷清。“水运虽然有成本优势,但是算上装卸费、运输时间、等待时间这些综合成本,以前走水路并不划算!”台州当地一家外贸龙头企业负责人说。
“企业提需求,我们来跑腿。”台州市港航部门打出组合拳,2000标箱以上企业“一企一策”,2000标箱以下企业“一代一策”,各码头覆盖的货源腹地“一区一策”,吸引多家企业常态化选择水路运输。“大企业要保障舱位,小企业要降低门槛,我们的政策就像裁缝做衣服,需量体裁衣。”台州市港航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成本的降低离不开效率的提升。当“正吉9”轮载着新能源电动摩托车从台州港大麦屿港区启航,无人机已升空巡航,智能监管平台实时追踪——这是台州为“新三样”定制的“科技护航包”。从包装加固到单证核对,从“容缺办理”到无人机查验,货物通关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30分钟。同时,智能卡口、n-TOS系统(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让集装箱场地进提效率提升40%,司机不用再排队等待。
在此基础上,台州港在长三角港口群中找准定位,做好“黄金配角”。随着网络效应的日益显现,宁波台州内支线已实现“天天班”,包含“新三样”在内的货物通过宁波舟山港的300多条集装箱航线,畅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今年5月,台州港首开“上饶—头门港”班列,为江西光伏板企业提供“铁路订舱一次办、港口无缝衔接”服务,物流时间压缩3至5天、成本下降10%,让“江西制造”共享“台州效率”。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