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太空中的60颗北斗卫星,已成为智慧交通的“数字基石”。
“十四五”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重点领域的北斗卫星系统应用率指标已提前达标。交通运输业是北斗卫星系统最为核心和重要的民用领域之一,它所具备的厘米级定位、纳秒级授时与短报文通信融合能力,为智慧物流、精准公交、自动驾驶等场景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力。
随着智能交通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度应用的需求加速释放,从出行导航到车辆监管再到公路养护,北斗的“指引”已光耀神州。
数览成就
截至2024年年底
●电子导航地图对北斗定位服务的日均调用量高达6000亿次
●北斗终端设备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数量超过1350万台(套)
●基于北斗高精度技术的车道级导航功能已覆盖全国99%以上的城市和乡镇道路
案例关键词·公路高效治理
北斗赋能江苏“高精一张图”
在今年3月举行的第二十七届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上,高德地图与江苏交控集团联合宣布“高精一张图”项目已成功落地江苏高速公路。
该项目通过整合多源动静态交通数据,搭建一体化“数字底座”,打造高速公路服务行业的“空地协同”新范本,更有效地支撑低空规划、道路养护、智慧调度等业务应用。这标志着一张基于时空智能技术、覆盖江苏省万公里级别的高精度数字底图构建完成。
高德时空智能技术基于北斗定位和时空大模型,可深度解析人、车、路等要素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现象和规律,以实现对交通的感知、决策,甚至预测。而落地江苏的“高精一张图”,即充分基于上述能力,实现高速公路相关的高效治理。
基于“高精一张图”,江苏交控为高速公路搭建高精病害简历,形成智慧化养护。同时,结合AI巡检数字化能力,还可实现自动化的病害图像采集,记录时间和空间信息,对病害进行研判和数字排序,并将其相关信息标注在数字地图上。随后,即可根据病害严重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分级输出处置对策,大大降低了巡查和维护成本。
“高精一张图”中的三维模型除标记高速公路和匝道外,还几乎涵盖了高速公路管理的全部业务场景。它不仅具备旋转、缩放等基础功能,还着眼于空地一体、精准联动的高速公路交通低空管理场景,将能力延伸至低空领域,重点构建高速公路场景的低空三维数字模型。
在扬子江大桥的试点中,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与激光雷达可扫描全桥结构,并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毫米级裂缝或位移,自主完成检测,将数据及视频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截至目前,无人机共计完成桥梁巡检试飞200余架次,巡检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80%以上,并且有效规避了高危环境下的作业风险,实现了从“人巡”到“智巡”的跨越。
此外,系统还可以通过调度云实现交通事故、清障救援等事件的车道级定位与三维地图监测;同时,结合高德地图App,可实现高速公路一键救援、交通事件预警播报等功能,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据悉,江苏交控与高德计划将这一模式推广至全省十余个特大桥梁及重点隧道,并探索更多低空应用场景,如无人机物流中转、智慧服务区管理等。
(李京 本报记者 王肖丰 文/供图)
案例关键词·车辆智能监管
湖南7341辆农客车装上“智慧大脑”
“您已疲劳驾驶,请及时在安全区域停车休息!”9月12日,一辆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开往浏阳市的客车上,“三客一危”动态智能监控报警系统传来急促的警告声。与此同时,长沙县交通运输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在同步收到报警信息后,立即通知企业让驾驶员在安全区域停车,避免疲劳驾驶。
重点车辆实时监管背后,依托的是北斗技术的全面赋能。
湖南省从2019年起开始建设“三客一危”智能监管平台,为重点车辆更换了搭载新一代北斗技术的智能终端设备,14个市州及各县市区均设有智能监管中心,对报警进行跟踪督办。今年,湖南省7341辆农村客运车辆成功接入省级智能监管平台并实现报警处置“全闭环”运行管理,“三客一危”智能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截至目前,智能监管系统已累计监测相关车辆运行里程达71.5亿公里,接收并处理各类报警超过236万起,成功识别并化解中高风险等级事件超120万起,有效保障了1.6万辆“两客”车辆及1.1万辆危险货物车辆的安全运行。
道路运输车辆智能监管在湖南并非首次运用,自2020年湖南省“两客一危”智能监管平台上线以来,科技手段已展现出强大的安全保障能力。
“此次将农村客运纳入统一监管体系,是智能化监管范围的重大拓展。”湖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安全应急部门负责人表示。与普通客运车辆不同,农村客运车辆长期穿梭于路况复杂、环境多变的乡镇区域,其安全监管面临独特挑战。
为进一步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今年,湖南交通全力部署推进农村客运车辆智能监管工作,此次首批接入平台的车辆,覆盖全省65个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创建县。未来还将实现对全省所有农村客运车辆的智能监管。
此外,配合智能平台运行,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还同步修订印发了新版报警规则,涵盖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平台监察等19项内容。
据悉,该版报警规则新增多项关键报警功能,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包括驾驶员的手部脱离方向盘、驾驶员身份识别、疑似事故报警等。当前,按照规则要求,接入平台车辆全部安装报警程序,企业实时监督提醒,督促驾驶员安全驾驶。
(叶思慧 本报记者 贺哲野 文 刘玉娟 图)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