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产教共生赋能智慧交通

2025-09-28 11:31:00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谢军 李赛君 -标准+

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时期,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交通学院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以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为核心,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智慧交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产业链与教育链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协同并进,为交通运输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可推广的职教改革范式。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破解人才供给瓶颈

学院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

校企协同共建育人平台。联合湖南沃享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湖南省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慧交通无人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涵盖飞行原理、故障排除等八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线上云课堂+线下实景模拟”闭环培训。近3年累计为产业工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培养5000余名无人机技术人才,助力退役军人获CAAC民航驾驶员证,实现职业转型。

产业学院深度合作。与蜂飞航空(上海)有限公司等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精准对接湖南“北斗+低空”产业年均500人的人才缺口;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湖南智擎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智慧交通产业学院,开发贯通递进式培养路径,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率提升40%。

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组建全国数字智能立体交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吸纳102家成员单位,年社会培训规模达5000人次。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在资源、师资、平台等领域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驱动技术创新与转化 攻克行业痛点难题

学院师生团队聚焦交通运输领域关键技术瓶颈,实现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研发智能安全系统。智安通团队针对大型车辆盲区事故,创新提出“车让人、人避车”双向预警理念,研发的“盲区保”系统融合红外传感与神经网络算法,在长沙县物流园区应用后事故率下降30%。针对行人过街安全开发的智能辅助设备获8项专利,项目获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创新三等奖。

突破智慧建造技术。在常祁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中,教师团队研发的“5G+无人机”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施工全过程可视化监管,该技术已在沅陵至辰溪等高速公路路段推广,推动传统基建向智能建造转型。

双创教育反哺教学。学生创新成果转化为《智能交通概述》等专创融合教材12部,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国家级奖项23项,“安全GO行人过街系统”入选教育部社会实践优秀案例。

延伸社会服务半径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学院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

航拍湖南“最美农村公路”,见证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更感受到村民们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组织376人次志愿者开展“交通安全进社区”活动,覆盖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机构。

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参与编写金砖国家“机器学习与大数据”未来技能课程开发和国际团体标准,成果被纳入《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并在同年8月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呈报给各国最高领导人审阅。立项2023年湖南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依托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专业优势,参与马来西亚中学生AI机器竞赛筹备、规则制定、技术指导及裁判仲裁等工作。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移动互联团队与冷水江天宝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紧固e品”交易平台,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助力企业增效20%,依托相关经验出版专著3部,专业全国排名进入前5%。

同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构建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设在项目工地上”的特色发展之路。近5年向社会输送3000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3%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7%。

学院创新实践形成三大启示:

一是育人机制创新,以“现代学徒制”实现“基础技能+岗位技能+综合技能”三级递进培养,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教学评价。

二是课程体系重构,开发分层模块化课程,在《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中嵌入工匠精神案例,强化技术报国使命。

三是服务能级跃升,从单一人才培养拓展至技术服务、标准输出、民生保障等多元职能。

编辑:胖雨珊

责编:胖雨珊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