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江上精准“投喂”船员 江苏“气象+交通”筑牢安全屏障

2025-10-20 09:37:28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琪 -标准+

“船行驶到南京长江大桥附近,不用靠岸就能收到无人机送的南京特产!”近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时代的气象万千”采访团一行来到长江江苏段,目睹了“长江汇”为长江船员提供的水上低空物流配送服务全过程,体验了这份独特的“江上便捷”。

据了解,船员下单后,平台会实时追踪船舶位置。待船舶进入配送区域,无人机便会调度至与船舶同向同速飞行,精准完成物资投送。这一模式让船舶无需停航,船员不用下船就能轻松采购,大幅提升了江上生活便利性。

不过,江面不同于陆地,风大浪急是常态,无人机“外卖员”配送真的“稳”吗?江苏长江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李斌向记者介绍,该业务所用无人机虽具备6级抗风能力,但因空中移动配送时释放索降绳易产生晃动,5级风以上天气便会暂停作业;大雾、雷暴、强对流及中雨以上天气,同样会触发停飞机制,确保配送安全。

如此高精度的应用需求,离不开气象科技的硬核支撑。南京海事局指挥中心唐尧表示,南京海事局与气象部门合作,将网格化气象数据接入无人机飞控平台,为低空物流配送提供精准气象指引。截至目前,已保障无人机安全飞行超2.5万次,解决了水上“最后1公里”物资配送难题。

不仅是无人机配送,长江江苏段作为承担长江全线70%货物运量的“水上高速公路”,其安全高效运行也高度依赖气象保障。近年来,江苏气象联合海事部门、港航企业,建成长江沿线综合气象监测网络,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航运气象服务体系。“以长江南京段为例,恶劣天气期间,海事与气象部门每日开展2次会商,气象部门每小时更新台风动态及风雨影响预测,”唐尧向记者介绍,“依托这套‘叫应机制’,去年以来已成功规避6次大风引发的船舶倾覆风险。” 

长江沿线的苏州港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居长江第一,但受临海、江面开阔的地理特点影响,大风天气会带来较大的涌浪,给港口作业、船舶航行及沿江危化企业安全生产带来挑战。对此,气象部门创新将服务融入“海事+气象”智能调度系统。在2025年台风“竹节草”影响期间,太仓海事局凭借精准的气象实况与预报,科学实施25小时交通管制,保障645艘船舶安全避风,守护了船只与人员安全。

随着公众对出行安全、通行效率的需求不断提升,交通领域对精细化气象预警服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近年来,江苏气象与交通部门携手,建成360套高速公路交通监测站、36套水上交通监测站,站网密度达10-15公里,位居全国前列,部分重点路段还实现了百米级精细化观测。目前,江苏年均发布交通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约4500条,准确率保持在90%以上,为交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未来,江苏交通气象将进一步深化精细化、智能化服务,推动气象服务从“区域级预报”向“作业单元级服务”转变;同时探索“全天候通行保障”服务模式,打造更多面向企业运营、物流调度、公众出行的气象应用场景,助力江苏交通运输加速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编辑:郭琪

责编:郭琪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