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交通院校的毕业生,服务交通强国的信念自上学时便深植我心。在校期间,我系统学习了“空中之眼”——无人机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并和同学一起,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过程影像数据留痕与建模分析。在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技术创新对工程管理的重要价值,也为毕业后扎根交通信息化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
毕业之际,怀着报效国家的志向,我选择投身军营。退役后,我加入杭州智鹍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在交通项目集成领域的职业旅程。职业生涯初期,我秉持着持续学习、踏实沉淀的态度,从现场踏勘起步,深入工程一线,了解真实交通场景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情况,并通过实地论证,不断校验理论方案与现场条件的契合度,在实践中夯实专业根基。
在参与某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改造项目时,我识别出传统监测手段在实时性与覆盖率方面的不足,协助推进基于北斗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的边坡自动监测系统落地。从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到系统联调,我始终以“零容错”为目标,确保每个节点可靠运行、每次数据传输稳定无误。
探索无人机在高速公路交通运维中的应用时,我深切体会到,真正的挑战不仅在于飞行技术本身,更在于前期对运维需求的精准挖掘与快速响应。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定位痛点、如何将模糊的业务诉求转化为可执行的飞行方案,每一步都充满考验。

记得初次参与某路段踏勘时,因未做好充分的需求沟通与方案设计,面对复杂的现场环境,我没能准确把握重点观测点位,导致最终采集的飞行数据缺乏针对性,造成项目资源浪费,这让我深感愧疚。
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精准需求分析与快速方案生成的重要性。通过不断总结,我逐步形成了一套高效工作方法——运用结构化访谈精准定位运维痛点,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与历史数据预判重点区域,并建立标准化模板,快速生成无人机巡检方案。
在一次强侧风天气紧急巡检任务中,我和团队成员在接到通知后两小时内,完成了方案制定与飞行准备,尽管飞行过程中出现图像传输中断的突发状况,但凭借周密预案和沉着操作,我们最终安全收回设备并成功采集关键数据。
如今,我和团队成员正在推进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建设,未来将把无人机从拍摄工具升级为智能感知节点,实现路况与设施的快速巡查与精准监测。
母校赋予我专业能力,部队锤炼我的精神品格,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伟大事业赋予我持续奋斗的决心。未来,我将继续深耕交通智能化集成一线,以技术践行守护,用系统保障安全,在平凡岗位上践行交通学子的使命担当。
编辑:胖雨珊
责编:胖雨珊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