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都市圈环线北环永源至双井段工程建设项目松花江特大桥主航道桥拱肋拼装合龙,备用航道桥主塔顺利完成封顶;北漠高速公路五嫩段,路面工程完成设计总量的80%……深秋时节,在广袤的龙江大地,多个重点交通项目迅速推进,一张覆盖全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
目前,黑龙江铁路运营里程达7230公里,居全国第5位;公路总里程达16.9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23公里;现有通用机场89座,居全国第1位。纵横交错的交通网为经济振兴注入硬核动能。
峰岩山隧道穿越小兴安岭
日前,在鹤(岗)伊(春)高速公路峰岩山隧道的中心点,随着一声爆破声响,这条黑龙江寒区最长的公路隧道实现单向贯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鹤伊高速公路全长162.7公里,投资规模达153亿元,是黑龙江省目前投资最大、隧道数量最多的高速公路项目。
峰岩山隧道地处小兴安岭,冬季最低温达零下43.1摄氏度,洞内还有多条碎裂带,随时面临坍塌风险,施工难度极大。为了让这条4402米长的隧道实现双向施工,同时做到毫米级精准贯通,建设者们从开工起就一直在啃“硬骨头”。
“穿山工程”一度因地质难题陷入困境。“这个围岩像豆腐渣似的,施工过程非常危险。我们跟专家多方面研究,最后决定使用中隔壁法,就像房子似的,将一个房间分成若干个房间,开挖的时候采用超级引流管支固,这样更加稳定安全。”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峰岩山隧道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忠禹说。
作为国家级高寒隧道智能建造试点,峰岩山隧道施工中还有诸多“黑科技”。开挖面经“慧眼”系统一扫,围岩裂缝与等级数据实时呈现;巡检机器狗24小时穿梭,精准识别管线泄漏与支护变形等隐患;“智锚”系统实现锚杆自动化施工,精度超越人工。
峰岩山隧道项目指挥部技术员孙宇介绍,应用了智慧建造平台后,可以直观看到隧道贯通位置,通过传感器远程传输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后可以立即报警,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鹤伊高速公路预计明年8月建成通车,届时鹤岗与伊春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内,结束省内最后一组相邻地市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更将沿线15处景区串成一条“黄金旅游带”。
智能技术助力交通动脉冲刺
在林海环抱的伊春大地上,我国最北端的高铁站——伊春西站建设正加速推进。随着整体工程建设的全面提速,这座极具地域特色的车站已初具规模,环绕整个建筑体的一根根立柱像挺拔的红松,房顶起伏的曲线似绵延的群山。
哈尔滨至伊春高铁全长318公里,明年建成通车后,两地间的车程将由7小时缩短到2小时左右。在年温差高达70摄氏度的巍巍大兴安岭修建一条钢铁“通路”,最大挑战是穿越冻土层。哈伊高铁沿线分布有14处冻土区,最厚处接近两层楼高。夏天冻土化为泥沼,冬季则坚如磐石。为确保列车通行安全,项目部在冻土路基断面上安装了若干个“热能传递装置”,实现夏天阻止热流、冬天锁住寒流。
当哈伊高铁用冻土温控技术在北部林区打通快速通道时,在黑龙江东部的平原上,一条关乎县域发展的交通动脉正以“超预期速度”冲刺。目前,铁科高速公路方正至延寿尚志界段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提前7个月达到通车条件。
中铁建投黑龙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施工总承包部经理鲁军介绍,以往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标线都是靠人工进行定位,铁科高速公路采用了智能机器人,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前一个月的工作量,现在10天左右就能干完。
“延寿终于能有高速公路了,我们对这条路盼望已久!今年的新米可以通过这条高速公路,更快送达消费者的餐桌上,公司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快车道。”延寿县仁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司尚利激动地说。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