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黄路:带动一片产业 激活一方山水

2025-11-13 09:54:2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于奕童 通讯员 刘紫京 刘静 -标准+

深秋时节,长城脚下的怀黄路蜿蜒进燕山南麓怀柔山区,金黄的树叶随着阵阵秋风簌簌飘落,为怀黄路又增添了几分色彩。路旁的咖啡店也推出了秋冬热饮,不少前来赏秋的游客手捧热气腾腾的咖啡,感受怀柔秋日的风情。

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创建370条共1542公里“美丽乡村路”。11月11日,2025年“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宣传活动暨北京“探访最美怀黄路”媒体采访活动启幕,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怀柔,深入了解怀黄路在改善民生、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综合成效。

路在林中穿人在画中游

行驶在平坦开阔的怀黄路上,一排排修剪整齐的行道树映入眼帘,道路两旁还设置了彩色慢行系统与骑行驿站,既满足日常通勤的“快行需求”,又适配市民休闲的“慢行韵味”。

怀黄路贯穿怀柔西部山区,全长36公里,连接4个镇乡与30多个建制村,串联起慕田峪长城、响水湖长城等历史遗迹,以及圣泉山禅意山水、红螺湖荷花等多元景观。为提升群众出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2023年10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怀柔公路分局对怀黄路跃进桥至马道峪村段约12.5公里路段,实施路面修复工程,大修后的道路标志标线齐全,路面平整顺畅。

去年,怀柔公路分局采伐怀黄路跃进桥西侧原有影响行车视距的柳树,更新为更具观赏价值的国槐树种,并采取立体化绿化,总绿化面积约1.8万平方米。“我们依托怀黄路沿线70%的森林覆盖率、93%的林木绿化率,精养细管打造道路与自然共生的绿色长廊,实现‘路在林中穿,人在画中游’。”怀柔公路分局副局长田野介绍。

在怀黄路两侧,身着工作服的养护人员正精细检查每一寸路面。“根据山区路况特点,养护人员每天都会进行不间断巡查,如果路面出现坑洼等问题,确保24小时内完成路面修复。”怀柔公路分局养护管理科缪国立告诉记者,面对即将到来的冬日降雪天气,怀柔公路分局将建立备勤点,确保工作人员能够30分钟内到达险情点,进一步筑牢怀黄路安全防线。

从深山小村到“国际村”

走进渤海镇北沟村,不少村民在田间忙碌,讨论着今年的收成情况。目光转向另一旁的民宿,地面堆放着新鲜蔬果,一只猫正趴在地上晒太阳,院落里充满着烟火气。

“全国各地的游客可以通过怀黄路来到北沟村,村里年均接待中外游客6万人次,深山小村变成了‘国际村’,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谈起村子里这些年的发展,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欣喜不已。对沿线村庄而言,怀黄路不仅是一条风景路,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

怀黄路的价值延伸,在于突破单一交通功能,构建交通、农业、文化、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消费生态。近年来,以怀黄路为纽带的“长城+乡村”产业势能不断提升,沿线10.7万亩板栗园的板栗,通过怀黄路快速直达全国各地,每年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3000万元。道路两侧500米范围内分布23家蔬菜、水果采摘园,可实现四季采摘,农民年增收约1500万元。

得益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怀黄路沿线260余家精品民宿年接待游客77.2万人次、综合收入1.48亿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长城民宿集群”。在怀黄路沿线文创市集、非遗体验馆里,烙画葫芦、布艺扎染等传统技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让文化遗产在公路沿线“活”起来。

此外,怀黄路还持续探索“农村公路+”的外延,实现“骑行探幽处,咖啡暖旅途”的有效融合,成为京津冀地区市民休闲健身的热门之选;作为“怀柔长城马拉松”赛道之一,每年吸引5000名选手参赛,直接带动沿线餐饮、住宿及农特产品销售,形成“体育引流、产业变现”的良性循环。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