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我国首个《网络货运平台道路运输电子运单》团体标准(T/CACEM 62—2025)(以下简称电子运单标准)在2025年智慧货运与物流发展年会上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网络货运行业在数据标准化、业务合规化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电子运单作为网络货运业务中的核心数据载体,长期以来因格式不一、接口各异,形成大量“数据孤岛”,制约着跨平台协作与政府精准监管。电子运单标准明确提出以电子证照核验、人脸识别、时间戳与地理位置绑定、哈希算法等多重技术手段,构建从运单生成到签收全程可追溯、防篡改的信任体系。“此标准统一了78项核心数据元,涵盖运单基本信息、托运人、承运人、货物、车辆等十大类内容,相当于为行业建立了一套‘数据普通话’。”标准起草组专家、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智慧货运分会专家李大鹏在解读中表示。
在河北雄安新区砂石骨料运输这一“超级工程”中,河北交投物流有限公司率先应用电子运单标准,结合惯性导航与电子证照,实现日均数百车次的“业务流、轨迹流、票据流”三流合一。“过去靠纸质运单,司机排队、对账就要2小时,现在扫码签收即触发运费支付,单车日均有效运输时长增至14小时。”河北交投物流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李永胜介绍,电子运单标准使每吨砂石骨料具备“数字身份证”,从源头锁定业务真实性,极大降低了结算纠纷与合规风险。
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杨咏介绍,下一步,协会将联合各方推动标准在重点企业与区域的试点应用,并加快与税务、金融、保险系统的数据对接,构建“运单即资产、数据即信用”的行业新生态。
该标准由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提出并归口,北京交科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主编,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公路科学研究院及多家头部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共同起草。
编辑:孙海艺
责编:孙海艺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