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新疆开始下起大雪,远处的山入目白茫茫一片,瑞雪兆丰年,但对于中交一公局集团新疆S238公路项目的工友们来说,回家的路有些远……
中交一公局集团新疆S238公路项目是串联起巴里坤县大红柳峡乡、海子沿乡辖区、下涝坝乡的公路项目。今年开工后,来自河南、四川、重庆等地的工友纷纷抵达项目,在这边疆之地为自己的小家、为交通的便利努力工作。转眼到了年末,大雪预示着工友们回家的日子到了,在疫情未止的特殊时期,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保证工友们顺利归乡,成了项目领导班子的“心头事”。
其实,在严寒来临前,项目就已经在为工友们想办法。项目党支部书记董庆利多次到当地交通局和防疫部门协调沟通,在10月底确定了工友们的返乡方案。工友们在双检阴性后,由项目安排大巴车送上返乡专列,或者选择自驾回乡。事情有了重大进展,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是,看似简单的归乡流程,到了实际操作阶段却困难重重。
工友有近500人,居住地分散,还经常没有信号。为了满足防疫要求,项目需要收集齐工人们的出疆承诺书、身份证照片、行程码、健康码以及核酸检测报告等一系列信息,走完线下、线上两套手续,过程并不简单。于是,项目实行了分层负责制,项目部对各工区,工区负责协作队伍,协作队伍协助负责本队伍工人,当工友遇到困难时,都能找到对应的具体负责人帮忙办理。那段时间,戈壁滩上总能看到车辆疾驰而过,要么是去联系维修手机,要么是去办理暂住证,项目用心地帮助工友们一步步向家的方向迈进。
11月14日夜临近12点时,好消息传来。“离疆专列开始运行了,天亮后有河南方向的专列出发,我马上安排筛选河南籍工友。” 项目总工刘亚超向董庆利汇报了这一消息。随后,原本静悄悄的项目部逐渐亮堂热闹起来。
原来,专列信息往往是当天半夜12点左右发布,无法提前做出安排。为了不错过专列信息,项目建立了工友信息库,具体负责的员工手机不关机、不静音,得知专列信息后,立即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工友,并一一电话通知。新疆夜晚寒冷加上大雪天气,路面结冰,原来两个小时的路程三个半小时才能走完,为此,项目也提前联系好大巴车在项目部等待,并随时与工友保持联系,确保他们天一亮就能坐上车,按时登上专列。
从11月3日到12月5日,这样的情景上演了6次,同样的流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但项目团队都依靠集体的力量,全心全意化解难题,护送每一位工友踏上归乡的旅途。看着整装待发的最后一批工友们,此时的董庆利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历时32天的“工友归乡记”终于要结束了。回想起第一批返乡工友赵新征打来的感谢电话,他感觉雪山上的太阳都异常的温暖。
“大家在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遇到什么问题随时联系,祝大家平安返乡!”像往常一样,他把工友召集到一起,反复叮嘱,并看着他们一个个登上大巴车。车子发出轰鸣,缓缓向远方驶去。那里是远方,也是故乡。
编辑:李玲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