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同框”,一头连着过去,一头系着未来,中间是时代的滚滚车轮!“三桥同框”,让我们“桥”见交通的发展,怒江公路的变迁,见证着乡村振兴的华丽蝶变!
短短几十年,贡山县怒江上又矗立起一座年轻的桥。江岸景色怡人,抬头望去,看到三座不同年代的大桥,如阶梯状横跨怒江,选个适宜的位置,就能拍下“三桥同框”的美景。
“木吊桥、悬索桥、钢筋混凝土拱桥”,直观可感的改变,汇聚到一起,既默默讲述着怒江的交通变迁,也描绘着怒江大地民生成就的恢弘画卷。“三桥同框”,不变的是桥,变的是老桥后的风景。新大桥上车辆飞驰,老桥则安静很多,成为欣赏风景的人不时驻足的地方。三代大桥见证了贡山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向上向好的日子见证了国家发展的壮阔进程。从奋力摆脱贫困到接续奔小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人民生活日新月异,幸福感与日俱增,“三桥同框”交通变迁的合影,是最温馨的贡山交通故事。
三代“尼大当桥”的变迁
历经三代的尼大当桥就位于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尼大当,是自古以来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山间铃响马帮来,这里沉淀了厚重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光辉照边疆,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1975年至2017年,尼大当桥经历了人马柔性钢索木吊桥(木质桥面板)、半永久性汽车柔性钢索悬索桥(钢板桥面)、永久性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三种不同桥型的历史进程,见证了怒江天堑变通途的时代巨变,是党和边疆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连心桥,是怒江各族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致富桥、幸福桥,是建设和谐幸福美丽怒江新农村的振兴桥。
第一代尼大当桥为人马吊桥,后命名为“朝红桥”,桥型为人马柔性钢索木吊桥,木质桥面板,1975年建成,也是怒江上修建的第一批人马吊桥,桥长120米,跨径87.1米,桥面宽1米,一次仅供1人5马通行。
第二代尼大当桥为汽车吊桥,桥型为半永久性汽车柔性钢索悬索桥(钢板桥面),位于朝红桥上游11米处,2004年建成,桥长152米,跨径97米,桥面宽5.5米,设计荷载为可供总重量15吨汽车通行。
第三代尼大当桥为双向通行永久性汽车大桥,桥型为永久性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主跨为钢筋混凝土箱型拱,边跨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小箱梁,位于朝红桥上游39米处,2017年建成,跨径148米,桥面宽12米。
做足“山”“水”“路”文章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个人为之孜孜以求的梦想。“三桥同框”恰如一本交通历史相册,记录着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十三五”以来,怒江州立足“交通强国”建设目标,2019年底改扩建完成288.3公里的六库至丙中洛段“怒江美丽公路”(国道G219),以怒江美丽公路为代表的“交通+旅游+产业”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在重点交通干线配套建设旅游观景台、服务区、绿道等,建设绿美公路,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让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越走越宽,让游客在驾游怒江的同时,充分感受怒江大峡谷的风光美、环境美、村寨美和边关美。
据悉,怒江将打造世界级户外旅游天堂,围绕“秘境怒江·户外天堂”品牌,做足“山”“水”“路”文章 ,打造“世界最美大峡谷”,依托国道G219怒江美丽公路段及境内省道,进一步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配套,将组织开展中国怒江大峡谷国际自行车挑战赛,积极申办丙察察越野车赛、马拉松赛等特色品牌赛事,做响做特怒江“美丽公路”品牌。届时,“三桥同框”的美景将贡献新的发展活力,让五湖四海的游客领略怒江美丽险峻的自然风光以及神秘古朴的民族风情,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民生是交通发展的动力和终极目的。“三桥同框”,三代大桥一桥正比一桥高,这是历史的节点,也是重新出发的起点,象征着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国家繁荣富强。持之以恒答好民生考卷,积蓄交通发展的强劲力量,怒江将冲向更为辽阔的大海,新提高、新改善,怒江交通的发展底色更靓,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充实、更持续。
编辑:张家顺
审核:潘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