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赣边,梁野山下,有一条路,从武平县湘店镇、桃溪镇、永平镇、城厢镇等4个乡镇蜿蜒而过,连起了武平、长汀两个革命老区县。这条历时7年建成通车的路,被当地群众誉为“一条幸福路”。现在,它是武北人民的振兴路、幸福路,这条路就是曾经的206省道,也是如今旧貌焕新颜的221省道。
为民谋福修筑“幸福路”
武平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历来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闽西“金三角”之称。然而,由于地域偏远、重重山门,交通不便依然是制约武平发展的一大瓶颈。武北的老百姓因为当风岭路难行,宁愿前往长汀、上杭等地赶墟,也不愿意去县城。
多年来,秉承苏区精神,省、市、县合力推动修筑通途,,决定分段修建206省道湘店店下至武平城关段公路。
2000年11月,206省道永平至城关路段改建工程首先启动建设,道路建设者们发扬交通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克“三难”(通行难、施工难、资金筹措难),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2007年11月,一条更安全、更宽敞的从武平永平到城关的路段建成通车。当天,武北的永平、桃溪、湘店、大禾四个乡镇的村民奔走相告:“从今往后,再也不用过当风岭了……”
2010年,从湘店店下到永平再到城关全程双向两车道的二级公路实现通车,大大提高了沿线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被当地群众誉为“一条幸福路”。
2010年7月,“一条幸福路”继续延伸,从武平城关至下坝的改建工程启动,2012年这条贯通武平南北的“幸福路”全线通车。
“路一通,车一进去,发展就活了”。幸福路开通后,武北发展由原来的“三难”变成了如今的“三快”(出行快、脱贫快、发展快)。交通的便捷带来的巨变,大大提升了武北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挺起党建示范道路“主心骨”
为了满足武北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2024年3月,武平公路中心紧紧围绕省公路中心“八闽路党旗红”、市公路中心“五心辉映闽西路”党建品牌创建工作要求,发扬“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林改“武平经验”,把推动“养护管理标准化示范路段”创建作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载体,精心谋划,选定历经16年风雨侵蚀、见证武北人民勤劳致富的221省道“一条幸福路”作为党员示范路创建“主战场”。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武平公路中心将党的先进理念和服务宗旨融入公路养护管理中,成立了“党员示范路”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科学可行的示范路创建方案,细化明确了创建工作任务,为示范路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由党员带头划分责任区、担任小组长,每个责任区设置“党员示范路”标识牌,明确标识起止点、作业范围、作业质量标准、路段责任人及联系电话。党员同志们以身作则,带头领题解题实干,推动了党建与中心工作的“双融双促”。
打造畅安舒美“示范路”
武平公路中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行“全员责任制、全面验收制”和“预防性养护”模式,落实沿线路面病害处治、路基排水系统完善、边坡治理、路域环境整治、标志标线更新、绿化补植等全面养护工作,全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
在221省道养护管理示范路修复路面破碎板2880平方米,利用省界通道提升工程铣刨废旧料铺筑边沟底、整治边沟2130米,对1600平方米露土边坡进行喷播草籽,修复路基防护挡土墙100立方米,更新破损标志6块,更新模糊标线63.73公里,达到“路面完好、路缘清晰、标识醒目、设施完善、排水通畅、路域洁美”养护“六标准”。如今,驾车行驶在武平县221省道上,公路干净整洁,让人心情愉悦。
迎着冬日的暖阳,走进色彩斑斓的221省道党建示范路,两侧点缀着三角梅、红枫、乌桕等色彩靓丽的植物,毛杜鹃、红叶石楠、红花檵木等灌木整齐排列成行,成为色彩缤纷的生态走廊,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摄影爱好者钟婷说,驾车、行走在221省道绿水青山布景中,在直行道上抬起手机便能拍下一幅画,转过每一个弯都能让人眼前一亮,紫薇、木槿、波斯菊等各色花儿迎风招展,烂漫喜人、花香迷人。
在221省道示范路创建中,武平公路中心积极探索“公路+生态”模式,结合道路功能性需求,重点在“绿色”“彩色”上下功夫,综合考量、合理仔细斟酌花卉、灌木、乔木的选择,在边坡啐落台撒播百日草、波斯菊花籽6000平方米;在行道树间隔内空缺处补植毛杜鹃、红叶石楠、红花檵木等灌木2000平方米;对残损香樟进行挖除,补种红枫、乌桕、槐树等行道树650株,打造了多层次、多色彩的公路绿化景观,既美化了环境,又有利于路域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消减噪声,发挥其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双重功能,形成“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公路景观格局,让公路呈现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的景象。
打造绿色生态“文明路”
驱车行驶在221省道湘店至城厢段公路上,“八闽路党旗红”“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等一块块党建文化主题宣传展板在梁野山停车区、桃溪茶寮、公路沿线景观带上竞相“亮相”。武平公路中心将党建文化、红色文化自然融入公路,利用沿线停车区、景观带、挡墙等公路功能设施,共打造了11处公路党建文化阵地,让221省道党员养护管理标准化示范路段成为宣传党的理论、贯彻党的政策的主阵地,把“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氛围融入工作当中,打通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乡村振兴“富民路”
武平公路中心管养的221省道湘店镇至城厢镇路段作为武平县绿茶、灵芝、百香果、西瓜等重要农产品运输的重要交通要道,从北到南贯穿了七里、桃溪、梁山等10余个村寨,串联了生态茶园、百香果种植园等多个产业园区。为保障农产品顺利运输销往全国各地,武平公路中心积极探索“公路+产业”新模式,开展了221省道路面挖补、边坡治理、河堤加固等灾害防治工程,完善了各类警示标志、标线,进一步提高了沿线乡镇群众出行安全和农产品运输条件,带动了沿线村民的增收致富。
“我的生态茶园和茶厂都在省道边上,现在路修好了,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更为方便。春茶开采以后,我们村每天都是几百人在采茶,我的工厂一天可以生产1000斤左右的成品干茶,得益于品质好、生态好、交通便利,销往全国各地,群众致富趟出了新路子。”新宝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新宝说。
桃溪镇是武平绿茶的主产区,有着悠久的制茶历史,全镇拥有茶园面积9455亩,产量1603吨,有31家茶叶种植加工企业,全产业链产值累计超1.9亿元,被评为中国特色炒绿之乡、福建名茶之乡。依托便利的交通,桃溪镇在做大做强传统种茶制茶产业的同时,围绕“桃韵茶乡 山水画廊”主题,持续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以茶文旅项目发力,打造高品质的乡村特色旅游,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条幸福路,连接的是山区与城市,打通的却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
编辑:郭莹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