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航道勇立潮头绘新卷

2025-03-17 15:13:51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许愿 吴静 -标准+

长江之畔,嘉陵涛声。重庆航道事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开启了变革新程,实现了华丽蜕变。从“寸水寸金”的艰难通航到“一键畅行”的智慧升级,从《重庆市航道管理条例》落地生根到全国首例跨省联合调度。十年间,重庆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以法治之笔勾勒发展蓝图,在川渝群山间刻下“黄金水道”的壮阔航迹,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踏浪前行。

据重庆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消息,今年1月至2月,嘉陵江过闸货运量超去年前7个月的总和,嘉陵江16级通航建筑物累计开闸1613次、通过船舶2017艘次、通航载货量6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0%、114%、171%。该中心推动实施的嘉陵江枯水期“放二蓄三”运行新机制,进一步优化了枯水期草街船闸以下68公里天然航道瓶颈通航问题,带动了嘉陵江沿线水运经济发展,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提供了坚实支撑。

嘉陵江绵延千里,润泽川渝。长期以来,嘉陵江草街枢纽以下68公里天然航道由于未能全面渠化,滩多水急、水浅槽窄,枯水期船舶“等水行船”,过闸时间不定,待闸时间较长,造成川渝两地航运成本偏高。

2024年冬,嘉陵江开启了“放二蓄三”的调度机制创新。“新机制下,企业可根据放水周期确定船舶运输计划,船舶等航时间缩短超过40%,船舶通航效率提高30%以上,长途货物周转量大幅增加。”四川广元港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新机制结合通航需求制定发电计划,枯水期既能保障通航,又能满足电力保供,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重庆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航道处副处长张涛表示,“放二蓄三”新机制实行以来,嘉陵江草街以下通航时长明显缩短,上行及下行船舶平均等水通航时间均缩短至2天,实现了港航企业的降本提质增效。

千里乌江,也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实现了“一键通航”的新变革。2024年12月19日,黔渝两省(市)乌江全线多梯级通航建筑物“一次申报、连续通过”联合调度试运行试验工作完成。试验涵盖黔渝两省(市)5级通航枢纽、6座升船机、2座船闸,是全国首例跨省(市)多座升船机联合调度,船舶通过5级枢纽的时间总体减少30%以上。

十年来,重庆航道为物流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向东,与长江中游城市共建航道信息共享平台;向西,携手贵州打通乌江全流域通航"最后一公里";向北,推动嘉陵江复航工程纳入国家战略。当万州新田港万吨巨轮鸣笛启航,当涪陵龙头港智慧码头吊臂挥舞,山城已从内陆腹地实现了通江达海的华丽转身。2024年,重庆港口货物吞吐量近2.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33万标箱,水路货运量2亿吨。

嘉陵江畔,一项项关键工程落地生根,成为重庆航道发展的坚实支撑,嘉陵江、渠江、涪江重庆段航道条件极大改善,嘉陵江从广元到重庆16座梯级航道变为通途,四川广元港500吨级船舶和1000吨级船队可经多级航运枢纽“通江达海”。

编辑:于奕童

责编:于奕童 赵伊纯

审核:曹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