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佛山市禅城区交通运输局联合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站房建设指挥部、中铁建设集团、区应急管理局、住建和水务局、街道办及医疗救援机构,在广湛高铁建设禅城工地现场开展三防应急综合演练。本次演练累计投入抢险车辆3台、智能监测设备22套、应急救援物资300余件、优化深基坑施工应急预案4项。
此次演练针对南北站房地下主体结构施工与地铁3号线深基坑开挖两大关键场景,模拟台风暴雨极端天气下的协同抢险,检验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防线,使用广东省内最大型号排涝机3台,出动人员100余人,配备充足防涝抢险物资,有效检验了项目三防应急体系的可靠性。同时,针对演练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进行剖析整改,为项目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提供坚实保障。
演练中,佛山市禅城区交通运输局统筹调度住建、应急、医疗等多家单位,围绕深基坑积水倒灌、地下主体结构变形等风险展开实战处置。“轨道交通工程安全必须下好‘先手棋’。”该局副局长吕洁在指挥中心表示,佛山站作为大湾区首个高铁与既有地铁隧道立体交叉改造工程,施工需确保地铁运营“零扰动”。
为此,禅城区交通运输局指导项目团队建立“施工-监测-预警”闭环管理机制,技术团队依托BIM模型预判深基坑边坡稳定性风险,精准指导排水管网疏通与支护结构加固;针对模拟的深基坑积水倒灌险情,抢险组启用广东省内最大应急排涝车车厢内配有柴油发电机组、轻型潜水泵等应急排涝设备,整车排水流量可达5200立方米/小时,30分钟内完成积水抽排。施工现场应用“智能沉降监测系统”,在南北站房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区域布设334个监控棱镜、72个传感器和6台全站仪,实时采集数据并生成三维变形云图,将结构变形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
中铁建设集团佛山站项目负责人李庆介绍,项目基坑开挖面积达9.6万平方米,高峰期单日出土量超3万方,团队采用“无人机+智能地磅”系统自动核验土方运输数据,结合AI识别技术实时监控深基坑边坡稳定性,确保施工效率与安全双提升。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站房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陈浩军表示,此次演练验证了应急预案与现场管控的匹配性:“尤其在南北站房与地铁深基坑交叉施工区域,通过分级降水、分仓开挖等工艺优化,将暴雨导致的停工时间缩短60%,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技术样板。”
据了解,佛山市禅城区交通运输局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铁建智塔”“人员定位芯片”等12项智能系统,试点应用深基坑自动监测预警平台。“我们将以佛山站为示范点,推动‘政企数据互通、应急资源联调’新机制,全力护航大湾区‘轨道上的城市群’建设。”吕洁表示。
编辑:李旭雅
责编:
审核:潘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