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克里比深水港点亮非洲西海岸的中国智慧

2025-05-27 11:15:56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 李旭雅 -标准+

在非洲大陆西岸的广袤海域、有着“非洲小巴黎”美誉的喀麦隆西南边陲,绵延的金色海滩、错落有致的渔村、飞珠溅玉的瀑布,共同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生态长卷。由中交四航院负责勘察设计的克里比深水港正座落于此,它宛如一颗被大西洋海浪精心打磨的明珠,镶嵌在葱郁热带雨林与蔚蓝海岸线的交界处。随着该项目二期工程的顺利落成与运营,这座拔地而起的“海上丝路”新地标已然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的新丰碑,更是中国水运工程标准与创新模式扬帆出海、奋力走向世界舞台的生动注脚。

中国港湾充分发挥全产业链综合优势和全要素服务能力,创新采用EPC+F+O的“克里比模式”。通过投资入股、联合运营等创新举措,成功破解项目资金难题,开创了海外港口建设运营的全新范式。中交四航院积极应对现场强涌浪、硬粘土软化等复杂地质条件以及地材匮乏、条件恶劣等各种不利因素。项目团队通过大量勘察与试验,深入开展强涌浪作用下斜坡式防波堤结构稳定性验证优化、硬粘土水理特性研究、浅埋坚硬岩层复杂地质下钢管桩优化设计等科研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在设计过程中,中交四航院团队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以毫米级的精度把控每一处细节,不断打磨、优化防波堤结构与桩基设计方案。

西非地区深受欧洲殖民历史的长远影响,设计建造标准也一直沿用欧洲体系,中国标准规范从未在此落地实施。然而,克里比深水港一期项目实现了中国标准规范在非洲港口的首次全面应用,意义非凡且影响深远。

在一期项目可研阶段,为推动中国标准规范获得认可,中交四航院团队提前谋划,将最新的中国港口规范精心翻译成英文,经过多轮详细校核后供业主参考;同时,对本工程进行全面细致的中法标准对比及造价分析,用详尽数据和专业解读作为坚实支撑,全方位展示中国标准规范的科学性、经济性与实用性。2013年,克里比深水港一期项目成功投运,不仅创造了3000个直接就业岗位,推动喀麦隆海关收入增长15倍,更为二期工程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期项目全面沿用一期的中国标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

面对场地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统筹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及提升项目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迫切需求,中交四航院迅速组建BIM攻坚小组,将前沿技术深度融入克里比深水港二期建设全过程。在设计环节,BIM模型的仿真模拟分析技术发挥关键作用,大幅提升了设计质量与效率。通过云端全景漫游与VR技术,身处海外的施工人员只需佩戴VR眼镜,便可实时调取BIM模型数据,沉浸式查看设计细节,仿佛置身项目现场。这一创新举措,彻底打破了语言和地域造成的沟通壁垒,实现项目各方的高效协同。

如今,克里比深水港二期已正式投入运营,两个分别为七万吨级和十万吨级的集装箱码头及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吞吐能力与服务水平。自一期运营以来,港口累计完成约二十一万标准箱吞吐量,缴纳约一亿欧元特许经营费;预计在二十五年经营期内,特许经营费总额可达十六亿欧元,纳税约三亿欧元。

编辑:李旭雅

责编: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