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改革举措聚焦关心事、烦心事

江苏推出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

2025-08-07 14:42:5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王肖丰 汤雨非 -标准+

“江苏全省600余家内河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者、2.2万艘内河普通货物运输船舶以及10余万船民,加上2万余艘在江苏内河水域航行作业的外省船舶,都可享受到此次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的政策利好。”8月6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在苏州召开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新闻通气会,发布12项服务船民生产生活、推动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措施。

不用带上厚厚的簿子,跑船更方便

2024年以来,江苏先后实现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大件运输“一件事”、涉路施工“一件事”等多个事项在交通运输领域高效办成,陆续推出优化道路普货运输市场环境的十条改革举措、内河水路运输政务服务十条优化举措、大件运输审批智能化等改革措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在此基础上,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聚焦船民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再次将高效办成“一件事”向“一类事”集成,推出涵盖政务服务、过闸服务、行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揽子改革措施,进一步提升船民幸福感、获得感。

“改革后,我们再也不用带上厚厚的簿子,跑船更方便了。”一线船民的点赞,源于数据赋能推动文书电子化。江苏将涉及内河水路运输经营、内河船舶、内河船员的所有交通政务服务事项整合,实现“统一受理”。大力推动文书电子化改革,电子文书与纸质文书享有同等法律效力,进一步便利办事、提高监管效率。与交通运输部海事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后,系统将自动比对关键信息,对符合省内普通货物运输船舶营运证换证条件的船舶,提供“免申即享”服务。

内河船舶船员大多以船为家,改革前因办理、补发船员证书需要奔波多次。如今,模式改革实现就近办理。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积极申请,获准开展“区县受理、市局审批、区县发证”模式改革,申请人办理船舶登记、船舶检验、船员证书等业务,可就近选择各县(市、区)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窗口受理、发证。该模式已在苏州先行先试,年内全省将实现“就近办理”,‘办证哪儿近去哪儿办,省时又省心’将成为全省内河船员的共识。

一个App一次申报,全线都能走

改革前,江苏交通船闸有“便捷过闸”及苏北运河“船讯通”App,船舶在省内过闸时,需使用不同App。

改革举措聚集优化服务缓解过闸焦虑。江苏统一使用新版“船讯通”App,提供水位、待闸明细、档位图、放行计划、闸室运行动态等信息查询,支持一键办理延时申请(恢复)、过号恢复、登记删除、船舶退费等业务。打造水上导航系统,提供航行路径规划、用时预测、偏航预警、防碰撞提示等服务。加快推动长三角区域船舶过闸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一次申报、全线通过”。在京杭运河苏北段试点推出“过闸时刻表”,智能预测船舶本航次申报所有船闸的过闸总时长和各船闸的过闸时长。

柔性执法替代行政处罚,用循循教育温暖人心。江苏推进内河水上显性违法行为线上非现场执法为主、线下现场执法为辅的执法模式。探索应用水上交通电子监测智能设备、无人机巡航等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水上交通执法效能。对同一船舶同一航次实行联合检查,各地检查结果互认互通,实现“最多查一次”。实施水上交通运输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防止“以罚代管”,区分“无心之失”与主观恶意,降低船舶因操作性疏忽引发的处罚,推动执法重心从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事中教育转变,体现执法“力度”与“温度”的统一。

修船不再难,也不用跑很远

近日,江苏省港口集团下属的水上综合服务公司——江苏苏港航务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布局内河船舶维修保障点,高效解决船民修、拆、造船难问题。这正是改革措施落地的一大成效。

江苏内河船舶维修保障点供需矛盾较大,维修点少、等待时间长、价格较高,京杭运河“修船难”已成为内河航运企业和船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近一半船舶需选择距离更远、费用更高的维修保障点,徐州、宿迁等地问题尤为突出。维修保障点布局不合理,全省内河船舶维修保障点分布总体呈现“南多北少”“小型多大型少”“沿江沿海多内河少”等特点,无法满足船民就近维修需求和内河船舶维修行业发展要求。通过改革,江苏省厅大力支持推动省港口集团与地方政府合作,力争逐步缓解修船难的压力。

编辑:陈思皓

责编:陈思皓

审核:曹文娟 王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