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货车司机张师傅近五个月的讨薪路充满波折,关键时刻,他拨通了12328交通运输服务热线,仅用4天时间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调解,帮张师傅追回了17200元拖欠运费,让困扰他许久的难题得以圆满解决。
运输完成五月未结运费,关键证据丢失陷困境
时间回溯到2025年3月,张师傅通过某货运平台接单,承担起从昆明到宣威的货运任务,累计完成12趟行程后,产生了17200元运费。按照约定,这笔费用本应及时结算,但让张师傅没想到的是,从3月到8月,五个月时间里,他多次联系接单公司协商,对方却始终以“需出示平台接单记录”为由拖延。
更让张师傅焦急的是,因手机故障,张师傅手机里的线上接单记录意外丢失,多次尝试恢复数据均未成功。此前运输时,他又未留存纸质货运记录和书面合同,“证据缺失”让接单公司找到了拒绝支付运费的理由。这笔钱是张师傅的血汗钱,讨薪无果的他陷入困境。
执法部门快速响应,多环节突破解难题
2025年8月4日,走投无路的张师傅拨打12328交通运输服务热线求助。省级12328热线服务中心立即登记了张师傅相关诉求信息,及时将案件反馈至昆明市交通运输局跟进核实。昆明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官渡大队接到诉求后,立即启动响应机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张师傅,详细了解情况并梳理事件脉络。为找到关键证据,工作人员先联系与张师傅对接的货运物流企业,尝试调取运输记录,但多次沟通后,却未获关键资料。调查陷入僵局时,执法支队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与张师傅最初合作的物流公司,在2025年3月后已将包括张师傅在内的一批货运司机的运单,整体转交给另一家物流公司。这意味着纠纷涉及两家企业,需协调多位负责人,情况更为复杂。执法支队工作人员明确“线上接单记录是关键,必须从平台端找到突破口。”,明确了工作方向,他们一边耐心指导张师傅梳理手头仅有的运输结算单据,逐一核对运输时间、路线、货物类型等细节,构建完整运输流程链条;一边多次与两家涉事物流公司负责人、京管家APP(涉事货运平台关联软件)工作人员沟通,反复说明情况、协调调取数据。经多轮沟通,终于从平台端厘清张师傅“接单—运货—结算”的完整流程,确认12趟运输事实及17200元运费金额,为后续调解奠定了坚实基础。
“线上+线下”联动调解,十分钟完成运费到账
2025年8月8日11时,官渡大队原计划组织张师傅与物流公司负责人现场调解,可负责人因在外地无法到场。为避免拖延,工作人员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张师傅到大队办公现场,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参与。调解中,工作人员向双方出示梳理好的运输流程线索和平台核实信息,明确了物流公司的付款责任。在耐心引导和公正协调下,双方很快达成一致,确认运费金额及支付方式。调解结束仅十分钟,张师傅就收到银行到账通知,困扰五个月的问题得以解决。
手写感谢信表心意,彰显执法为民温度
“这次真的太谢谢你们了,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拿到拖欠已久的运费后,张师傅激动地向官渡大队工作人员表达感谢。随后,他特意手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贵大队执法人员专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态度。你们急群众之所急,帮我追回了血汗钱,这份恩情我永远记在心里。”
一张薄薄的感谢信,既承载着群众对交通工作的认可与信任,也彰显了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人员在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的责任担当。而12328作为全国统一的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正以“倾听民声、畅通民意、排解民忧”为宗旨,受理道路运输、公路、水路等多领域的信息咨询、投诉举报及意见建议类业务。依托省、市多级联动机制,热线严格遵循“统一受理、即时答复、分类转办、适时跟踪、办结归档、抽查回访”流程,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响应、高效规范处理,众多像张师傅一样的群众借此成功维权。如今,12328已成为交通运输部门与群众的“连心桥”,在助力交通运输行业服务水平提升与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发挥作用。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