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余晖漫过赣鄱平原的稻田,为建设中的樟吉高速袁河特大桥镀上一层鎏金。一根根桥梁立柱如列阵的卫士般鳞次栉比,倒映在粼粼河水中——这幅壮美的建设图景下,藏着一场与复杂地质、严苛标准、紧迫工期的立体攻坚战。面对“四多四难”的棘手难题:借土填方多而取土受限于生态红线与基本农田,扩建形式包含省内首次尝试的立体改扩建模式,还要实现旧桥拆除废料、隧道弃渣等固废资源的高质化利用,樟吉SR1总监办监理团队以“守门人”的严谨、“攻坚者”的坚韧与“协同者”的智慧,成为突破重重关卡的关键支撑。
以专业筑牢质量根基
要让这条地质复杂、标准严苛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炼成“标杆工程”,监理工作的专业性是第一道防线。为此,江西交通咨询有限公司在项目之初便全面评估难点,从土建到绿化、从涉水到跨路,逐一梳理关键环节,最终选派了以总监周小勇为首的一支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监理团队,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提供全过程守护。
“事前立规、事中严管、事后复盘。”这是总监办反复论证后确立的管理理念。团队同步编制《监理计划》《监理细则》,为每个施工环节立下“规矩”。以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为例,这座控制性工程的每一步都浸透着监理人员的严谨: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中,铣刨旧料的级配偏差不得超过3%,乳化沥青的喷洒量偏差需控制在每平方米0.2千克内,再生混合料摊铺厚度的允许偏差需控制在5毫米内;压实阶段,为确保达到设计压实度(通常要求≥96%),他们对碾压段落的压实度进行6次复核,最终实现再生基层表面平整度误差仅3毫米的高精度,相当于20张普通手机屏幕保护膜叠加的厚度。
精工出细活,细节显精品。现场监理工程师黄增金在检查中发现,顶板横向钢筋因受竖向预应力槽口影响出现间距过大问题,当即要求施工单位在每个槽口两端各增一根横向钢筋,让受力更均匀;挂篮施工时,监理团队全程监控预压参数与过程量测数据,通过实时调整桥梁线形与高程,将各节段模板精度控制在3毫米以内。
从源头把控质量,是团队坚守的原则。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四讲活动”雷打不动——讲图纸、讲规范、讲标准、讲要求,针对关键工序,团队编制了23项专项监理细则,从桩基浇筑到梁板预制,还开展了钢筋加工安装专项整治、沥青路面质量提升等活动,让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
进场至今,SR1总监办始终以严字当头、实字托底,保持高压监管态势不松懈。为推动工程质量与施工水平整体提升,总监办聚焦关键工序优化与技术创新,着力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施工亮点:从明边沟标准化施工的精细规范,到钢混组合梁桥面系标准化施工的精准把控,再到旧桥拼接中引进水刀切割及桥面铺装液压劈裂技术的应用,先后组织了22余次现场观摩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各参建单位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以标杆示范带动了全线施工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正如周小勇所言:“工程监管没有捷径,必须苦干实干。”
以坚守筑牢安全防线
樟吉高速改扩建工程这条蜿蜒的交通动脉,注定要穿越复杂的施工肌理:高边坡与深路堑在山间交错,沿线村镇、山区与服务区星罗棋布,上跨的铁路、地方道路与下穿的高压线路织成密集的“空中蛛网”,每一处都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挑战。面对这场与风险的较量,樟吉SR1总监办毅然吹响安全攻坚的进军号,将安全管理置顶为工程建设的“生命线”,以一系列硬核举措,在管辖路段上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护屏障。
以“风险前置、隐患清零”为准则,总监办构建起双重管控的铜墙铁壁。他们推动施工单位深耕风险辨识的“责任田”,逐一厘清风险的类别与等级,让每一处隐患都无所遁形;同步拧紧责任链条,将风险管控责任细化到总监办每个岗位,督促施工单位动态校准风险等级与管控措施,清晰划定安全可控的“红线”。风险动态评估、分析、预警的常态化,让“四色图”成为可视化的安全指南,安全风险清单、防控清单与责任清单三位一体,再配上醒目的警示公告栏,恰似为工程装上了“风险预警雷达”。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全面升级,更让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的排查机制与清单管理、闭环整改的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合力,确保每一处排查出的隐患都能“挂号销号”,责任、措施、资金、时限与预案一一落地,不留一丝漏洞。
晨曦微露时,工地已跃动着监理人员的身影——这是安全防线最鲜活的注脚。每天一大早专业工程师们便奔赴各自所辖工点,带着工具与责任开启一天的巡查;白日里,他们紧盯施工单位的班前会与技术交底,在预应力张拉、压浆等关键工序旁全程旁站,对时间节点、养生时长、凿毛质量寸步不让;夜幕降临,整理巡查记录、分析当日问题、规划次日重点,又成了雷打不动的“深夜课堂”。“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的“四勤”准则,让他们总能在隐患萌芽时出手——2025年1月14日,当A2标最后一座434省道主线上跨桥安全拆除,这份成果的背后,是深夜里仍在工地上穿梭的身影,是寒风中不曾松懈的坚守。
以协同驱动创新创优
截至目前,总监办管辖路段施工已完成约90%。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建设者们的协同攻坚。为在保质量、守安全的前提下提速,监理团队同步升级服务:加大现场巡视频率,对重点部位加密旁站;推行“报检0h制度”,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监理人员随时到场验收,各监理组建立报检工作群,验收结果实时公示,未达标项明确原因、限期整改,二次不合格将追责,让效率与责任双落地。
创新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为推动技术落地,团队建立了常态化问题解决机制:定期梳理巡查发现的问题,在业务培训会上深入解析;同时不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精准打通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面对施工单位遇到的技术瓶颈,团队主动作为:针对箱梁腹板水波纹问题,提出优化配合比、加大垫块尺寸等方案,一举解决外观缺陷;针对沥青马歇尔孔隙率过大,指导微调级配、增加0.1%油石比,确保指标达标;用内燃式凿岩机开孔解决机电外场接地角钢难打入问题,已谋划开发施工工法;优化峡江收费站大棚施工方案,取消门洞设置,节省费用的同时缩短工期20天……这些举措,正是对项目办“建成高品质工程、争创詹天佑大奖”建设目标的生动实践。
当秋日的阳光洒满樟吉高速,初具成型的八车道沥青路面如黑色绸缎般铺展在赣中大地。这场立体攻坚的成果,将为赣中经济走廊注入新的动能。
编辑:张婧怡
责编:郭莹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