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G228线民众段是广东中山连接广州的交通“大动脉”,长期承载繁重交通运输任务。受重型车辆通行及自然因素叠加影响,部分路段与桥梁出现坑洞、沉陷、错台、裂缝等结构性病害,且桥面仅为单车道设计,路面通行宽度受限,不仅降低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更在早晚高峰频繁引发交通拥堵,成为群众出行的“堵点”“痛点”,优化提升诉求强烈。
为切实解决民生难题,在“交通流量大、作业空间窄、桥面仅单车道”的多重挑战下,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摒弃外包模式,采用“自购材料、自主施工”集约化管理方式,统筹、调动下属四个公路养护所和公路工程建设中心(简称“四所一中心”)的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力量,国庆节前集中开展夜间错峰作业攻坚,高效推进沥青铣刨重铺工程,以更低成本实现道路通行品质与安全双跃升。
高位统筹强部署,班子带头聚合力
面对“施工空间受限、交通不能断”双重压力,该中心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攻坚领导小组,下设技术指导、现场调度、安全保障等专责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协同高效工作格局。
攻坚期间,该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队下沉一线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同值守、同攻坚;机关业务科室及下属四所一中心管理人员全员上阵,轮番值守,实时协调解决施工难题。即便施工遭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该中心仍迅速调整作业节奏、抢赶工期,全力保障工程推进。
精细施策破难点,错峰施工保畅通
经内部多轮深入研讨、沙盘推演,该中心制定了《国道G228线民众段路况提升专项实施方案》,最终决定选用兼顾成本与耐用性的SBSAC-10沥青砼开展罩面施工。施工分两阶段推进,先处理路面、后实施桥面,科学统筹施工节奏,避免断点作业造成资源浪费,实现人、材、机资源最优配置。
在施工期间该中心充分利用夜间21:00至次日凌晨5:00车流量锐减的“黄金窗口期”开展核心作业,做到“施工不封路、出行不受阻”;针对桥面单车道施工难题,科学采用“半幅封闭施工、单向交替通行”疏导模式,安排专人现场指挥引导,彻底杜绝施工引发的交通拥堵。
据介绍,该中心投入铣刨机、摊铺机、压路机等多台大型专业机械,组建专业化施工小组,实施“分段并进、协同推进”流水化作业,优化“铣刨-清理-摊铺-碾压”各环节衔接,每日凌晨6点前完成现场清理与交通恢复,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自主实施降成本,坚守公益显担当
该中心摒弃市场化改革中“重利润轻质量”“甩责式管理”的弊端,坚持“自主管养、全程监管、技术保障”的系统治理,从材料统一自主采购到施工队伍自有承担,全程自主管理,从根源上规避中间环节成本,本次较市场化外包节约费用达130万元,切实贯彻厉行节约要求。
同时,对铣刨深度、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压实度等关键参数全程动态科学调整,确保新铺设路面平整顺适、密实均匀,平整度误差符合规范,具备优良耐磨性、抗车辙能力与耐久性,显著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攻坚成果惠民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经过连续5个夜晚奋战,项目累计完成沥青罩面施工约4.2万平方米(含桥梁段1万平方米、普通路面段3.2万平方米),同步高质量恢复路面标线1900平方米。改造后,该路段路面状况焕然一新,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大幅提升,早高峰车辆通行效率较改造前提高约30%,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后续,我们将继续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发挥自主养护优势,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加强G228线常态化巡查与预防性养护,针对窄路、窄桥等重点路段建立‘病害发现-快速响应-及时处置’全链条机制,以更优养护服务筑牢群众安全畅通出行屏障,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幸福路。“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编辑:李旭雅
责编:李旭雅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