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广东陆丰核电5、6号机组取水暗涵及防渗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顺利完成,为推动陆丰核电5、6号机组冷源取水、商运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陆丰核电项目是贯彻国家“3060”双碳目标和国家发展核电重大战略的重要载体,对推动清洁能源利用、提升粤东地区能源保障水平、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中交四航局主要承担5、6号机组取水暗涵基坑开挖及支护、暗涵主体结构等10个单位工程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将为陆丰核电5、6号机组的冷源取水提供安全屏障,构建核电与海洋的“连接界面”,有效拦截异物,防止海洋生物及漂浮物威胁机组运行,降低生物入侵风险,保障取水与核安全,实现环保高效取水。
硬核技术巧解施工难题
陆丰核电项目地质条件复杂,砂层渗透性强、地下水位高,项目团队在施工策划阶段就将止水问题列为深基坑施工的重点控制难题。针对防渗墙出现的渗漏风险,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创新采用高压旋喷工艺,将围堰渗漏量控制在设计许可的安全范围内,从而为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创造了可控的施工环境。
进入暗涵主体构筑阶段后,项目迎来结构施工的高难度挑战。“陆丰核电采用的大直径圆洞取水构筑物,结构尺寸大、轴线为S型且转弯半径小,局部构造呈‘内圆外方’,同时现场作业空间受限,传统施工方法难以保证精度与进度。”项目相关负责人李伟介绍道。
为应对这些结构特征与施工条件的双重考验,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结合核电工程特点和以往港珠澳大桥、大连湾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经验,制定“防渗墙+深基坑+分段式大型沉管”施工方案,其中,内径超8米的圆孔结构在核电工程中尚属首次应用。同时,为满足精度与装配速度的双重要求,团队创新性设计“轨道式液压行走台车+定制圆弧钢模板”系统、配合“2米分块模板+楔形块”工艺,既实现了模板的快速组装与拆卸,又确保了模板的高精度定位与拼装误差可控。该套创新体系使模板周转利用率提升约30%、单次混凝土浇筑效率提高约25%,有效打通了冷源取水的关键路径,成为破解施工难题的“硬核利器”。
精细管控把握质量基准
陆丰核电5、6号机组取水暗涵及防渗工程是核电站冷源系统的“生命线”,其质保等级与核岛同级,必须同时满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及HAF003核安全法规要求,对施工精度、材料性能及过程管控均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确保工程质量可控、可靠、可追溯,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深刻践行核电管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在建设初期便建立了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确保“全记录、全溯源”要求融入每一道工序。每根钢筋的编码、每仓混凝土的配比数据均录入数字化系统,确保50年后仍可调阅,形成一套“过程可控、数据可查、责任可追”的质量档案,为工程长期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在结构施工中,超大直径圆形钢模的安装精度被视为项目成败的关键,取水暗涵内径超过8米,但拼装误差须严格控制在±2毫米以内。“为此,我们先后优化模板支撑体系方案7次,逐项完善安装流程、检测节点及责任分工,最终将圆形钢模拼装精度稳定在控制范围内,保证了结构成型质量与防渗性能。”李伟介绍道。
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控裂是另一项重要挑战。为防止温差引起的裂缝,团队在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和温度应力计算上反复论证,在搅拌站配置冷水机与制冰机双重降温设备,并在浇筑过程中实时监测内部温度变化,形成数据反馈与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精准控温和科学养护,9.5万方混凝土的温差被控制在25℃以内,有效避免了裂缝风险,确保了结构的整体稳定与耐久性,实现安全、质量双线并进,为打造品质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铸就精品工程
深基坑施工,是项目建设中最艰险的一关。陆丰核电项目基坑开挖深度达30米,岩层坚硬如铁,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塌方。针对一级风险基坑,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在前期专项方案编制中多轮模拟推演,通过“微差爆破+动态监测”技术实现精准控制,将爆破振动控制在2.5厘米每秒以内——这相当于“在鸡蛋壳旁敲钉子”。为了确保基坑稳定,他们还将原有“5道混凝土支撑”优化为“3道混凝土支撑+局部钢支撑”的复合体系,既提高了安全系数,又节约了成本。
2024年11月,连接海水与冷却堆的泵房前池区域迎来最复杂的阶段——重达5吨的内模台车需在6%坡度的轨道上移动,高宽比达到4:1。任何一次轻微偏差,都可能让设备倾覆。在设备安装前,技术团队通过连续72小时的模拟试验,逐一排查刹车失灵、动力衰减、内外弧同步移动等五项重大风险,最终制定“双重防护”方案,一方面加固轨道,给行走小车安装双刹车装置和防滑夹具,防止溜车;另一方面加上自动平衡装置,让台车在斜坡上始终保持稳定。“就像在悬崖边推卡车,每一步都得算准。”项目相关负责人陈俊雄回忆道。
而在取水箱涵结构“三洞改两洞”调整的关键节点,为解决结构调整后的焊接精度与装配要求问题,李伟带队组织技术攻关,创新采用“等离子切割+冷搭接焊”,既提升了焊缝精度,也为后续管线安装赢得了宝贵时间。
从深基坑到台车移动、从结构变更到工艺创新,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始终以科学研判、系统谋划和精益执行应对每一项挑战,在攻坚中磨砺、在坚守中突破,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铸就精品工程。

李伟表示:“未来我们项目团队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锚定后续重大施工节点,在人员组织、材料保障、设备调配、工序衔接上精准施策、精益求精,始终践行核安全文化理念,继续发扬核电管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勠力同心、全力以赴确保各项建设目标顺利实现,为擦亮‘核电品牌’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李旭雅
责编:李旭雅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