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奔流,路网焕新。从四车道到八车道,从关键瓶颈到畅通动脉,一场关乎区域发展与出行品质的高速公路变革,正在之江大地徐徐展开。
“十四五”以来,作为全省交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浙江交通集团精准落子于路网关键环节:以省际通道扩容强化开放联动,以省内干线升级畅通经济循环,以关键节点攻坚打通运行堵点。截至目前,集团已完成高速公路改扩建137公里,在建规模330公里,7个改扩建项目全面推进。 “变宽”的高速公路正以更强大的通行能力,持续提升公众出行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战略升级:路网能级实现大跃升
观察此轮高速公路改扩建版图,项目布局呈现出清晰的战略指向:
升级“省际门户”:以申苏浙皖高速为代表的跨省通道,是浙江对接长三角、辐射周边的重要纽带。通过扩容改造,浙江正加快实现与毗邻省份双向八车道高速全覆盖,进一步提升省际通行效率。

打通“大通道”:如甬金高速作为连接宁波舟山港与义乌国际陆港的“黄金链”,自2005年底通车以来交通量持续增长,日均车流达4万辆次,货车占比超五成,原有通行能力日趋饱和。实施改扩建将有力提升通道能级,为构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保障。
消除路网“瓶颈”:对甬台温高速岭青隧道(原猫狸岭隧道)等闻名已久的“堵王”路段实施精准攻坚,以点带面消除制约整条线路乃至区域路网效率的瓶颈,实现路网整体效能跃升。

面对早期四车道高速公路难以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实际,浙江交通集团以“存量优化”为路径,从贯通省际开放通道、打通全域物流动脉,到畅通群众出行瓶颈,全面践行“高水平服务人民美好出行”使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实现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
内畅外联:现代交通体系加速完善
2022年,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项目率先启动,成为浙江省“十四五”期间首个落地的国家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数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浙江交通集团改扩建项目开工项目数量较“十三五”增长了250%,建设里程显著提升,改扩建的规模与推进力度均创历史新高。这场路网升级工程,也标志着浙江高速公路建设正在迈入“提质时代”。

如火如荼的建设,正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通行红利。2022年,杭金衢改扩建二期主线通车,标志着首条贯穿浙江全省的八车道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这条连接上海、串联杭州与金华两大都市圈,直抵江西的“大动脉”彻底告别拥堵,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通过高速公路改扩建,一个内畅外联的高速路网体系更加完善。
道路“变宽”。当前在建的7个项目,普遍从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8车道。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项目还针对岭青隧道等极端拥堵路段,将道路增至10车道,整体相当于再造一条甬台温高速,实现通行能力倍增。

通行“变快”。道路拓宽带来通行能力提升,拥堵随之减少。部分路段在设计上进一步优化,如甬金高速改扩建绍兴段局部路段设计时速由80公里提升至100公里,通行效率和行车体验同步升级。
体验“变舒适”。除了更宽、更快,出行品质也在全面提升:服务区功能不断完善,互通布局持续优化,安全设施升级,智慧化设备布设,崭新路面带来更平稳安静的驾乘体验。一个更加畅通、高效、舒适的现代交通体系正加速构建。
科技创新:以智慧攻坚保障畅通
在数万车流疾驰的高速旁实施“边通车、边施工”,是一场对安全、效率与智慧的极致考验。浙江交通集团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力求以最小的短期阵痛,换取公众长久的畅通与安全。

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干扰,集团推行集约化施工模式——集中力量、时间与资源,显著提升效率。如在甬台温高速宁向断流施工中,通过增派人员与设备,计划6个月内完成49座老桥拆除重建、52.8公里路面单幅施工及8000余米老隧道改造,总产值高达18.3亿元。其中,宁波南段投入1600余名施工人员、160余台套设备,集中攻坚10公里老路升级,目前作业已近尾声。
在“边通车、边施工”的条件下保障安全,是改扩建工程的重要课题。浙江交通集团积极推行智慧化管控,从杭金衢改扩建二期引入BIM平台进行全程精细化管控,到甬金改扩建金华段创新运用“无人机巡查+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数字化基因深植于浙江的改扩建工程。
在甬金改扩建金华段,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自主巡查,AI系统自动识别近20类安全隐患,将传统的“定期巡查”升级为高效的“日常监督”,排查效率提升30%以上。而在全球首例连拱隧道“二合一”改建——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工程中,“机器狗+AI”技术的引入,为复杂地下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新解决方案。
从4车道到8车道,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是服务能级的跃升;从单一通行到智慧出行,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这些悄然“变宽”的高速公路,正重塑区域发展格局。
编辑:郭志萱
责编:李家辉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