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穿山跨江越海,浙江品质工程铺就通衢大道

2025-11-14 16:56:2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高施倩 -标准+

山海之间,大道如虹。在浙江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条条交通大道穿山、跨江、越海,将丰饶的平原、壮阔的海洋与连绵的群山紧密相连,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支撑。

作为浙江交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十四五”以来至今年10月底,浙江交通集团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850.67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超三成。其间,浙江交通集团主导建成了宁波舟山港主通道、杭绍甬高速杭绍段、杭金衢高速改扩建二期、湖杭高铁、杭温高铁等一批标杆工程,新增高速公路主线344公里,完成改扩建137公里,新增铁路1086公里,助力浙江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铁陆域“市市通”、陆域“一小时交通圈”。

一批精品工程问鼎行业高峰,不仅将鲁班奖、詹天佑奖、李春奖等国内工程大奖一一斩获,更有杭绍甬高速杭绍段、临建高速通过“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验收,持续擦亮“浙路好品质”的闪亮名片。

从跨海大桥到山区高速,再到平原路网,近五百公里的高速公路新程虽地形迥异,却承载着同样平稳舒适的通行体验,系统性锻造着承载“平安百年”使命的交通基础设施。

平原水网:数字革新铺就“毫米级”平稳之路

杭嘉湖绍平原,水网如织,软土广布,筑路如绣花。在这里,“十四五”新建高速公路多以“桥上路”的形式呈现,以高桥隧比跨越密集河网。

2024年通车的杭绍甬高速杭绍段,全线几乎凌空飞架,桥隧比高达99.1%。为追求极致的平整度,浙江交通集团构建了路面全过程数字化管控体系,实现从进度、预警到摊铺、碾压的六大管理功能数字化,确保行车平稳舒适。

与之呼应,申苏浙皖高速改扩建工程则潜心攻克“地下”挑战。在软基上打桩,如同在豆腐上插筷。项目建立全套软基施工自动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每根桩的关键参数,从源头杜绝“病桩”,确保成桩合格率100%。

从“地下”到“路面”,一场深刻的工程革命正在发生。集团自主研发“路面指南针”管控平台,对施工全过程实施精准量化与闭环管理,推动路面品质管理从经验走向数据驱动。一条条“毫米级”平稳的高速公路,正是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写下的精准注脚。

跨海通道:北斗精度铸就“拼装式”海上飞虹

从外海的波涛汹涌到近海的潮汐变幻,浙江的跨海大桥建设正经历着从“海上施工”到“陆上智造”的深刻变革。

2021年,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建成通车,使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成为中国最长的连岛高速公路和规模最大的跨海桥梁群。其舟岱大桥是采用大直径超长钢管桩基础规模最大的跨海桥梁,北通航孔桥则是国内外最大跨径的节段拼装钢-混连续刚构跨海桥。2024年通车的杭甬复线宁波一期,其控制性工程滨海互通更是“亚洲最大海上互通”。

面对海上有效作业时间每年仅有约200天的挑战,建设者们开创性地将“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理念贯穿始终。在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中,小到构件,大到千吨桥墩,均在陆上预制,再运至海上“拼装”。项目不仅研发出新型预制装配化桥梁绿色无害化快速建造技术,还自主发明了新型架桥机,并首次在跨海桥梁中应用北斗高精度测量技术,实现定位技术的自主可控。

在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面对最大跨径50米、重达1800吨的整孔预制箱梁,建设者采用国内首创、当时世界最大的JQ1800型架桥机,确保箱梁一次性安全架设到位。

成熟的工艺在在建的杭甬复线宁波三期甬江特大桥——这座世界最大跨径三塔不对称斜拉桥中得到传承,其主塔钢筋部品化吊装工艺,大幅提升了高空作业的安全与效率。

这场从“工程实践”到“体系输出”的变革,正为更大范围的跨海通道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山区隧道:智能装备穿越“地质博物馆”

浙江境内,山地丘陵占比逾七成,密集的桥隧结构让不少高速项目被称为“桥隧俱乐部”。隧道工程,因其隐蔽与复杂,始终是建设中最具挑战的一环。

面对极端地质,浙江交通集团将“智能建造”视为破局关键。2023年通车的景文高速,桥隧比高达80%,被誉为“浙南天路”,其控制性工程叶麻尖特长隧道,曾是浙江在建最长、竖井最深的山岭隧道。项目创新引入全站式3D扫描仪等智能设备,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精准指导与主动预警。

如今,在更大范围的丽水山区,义龙庆高速丽水段正稳步推进。该项目主线长约93公里,隧道总长约53公里,是全国特长公路隧道群占比最高、超长连续隧道群最长的在建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部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建设者通过搭建隧道智能建造平台,实现爆破、开挖、支护等关键工序的一键决策,打造出浙江首条全隧道机械化施工高速公路。在这里,全过程机械化施工使掌子面作业人员减少约30%,钻孔效率提升8至10倍,整体开挖功效提升30%。

智能建造,正将穿越崇山峻岭的隧道工程,从高风险的人力密集型劳动,转变为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的技术密集型工程建设。

纵观浙江交通集团的创新实践,从追求“一条路”的路面品质均质化,到跨海大桥运用北斗精度实现技术引领,再到山区隧道依靠智能装备穿越地质险阻,集团正以一套覆盖所有工程场景的“品质组合拳”,系统性夯实“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根基。(高施倩)

编辑:郭志萱

责编:李家辉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