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声音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中国“要在对外开放上大幅收缩”,甚至“要搞自给自足”,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10月17日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首场记者招待会上回应称,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赵辰昕说,上述问题涉及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和认识问题。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来,外界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认识、理解误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的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对中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赵辰昕表示,中国国内外有一些声音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意味着中国要在对外开放上大幅收缩,甚至要搞自给自足的经济。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国际体系深度融合,我们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丰富市场供给、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创造了条件,有力改善了中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也促进了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质量提升”。赵辰昕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了逆风逆流,一些国家想实行脱钩断链、构筑所谓的“小院高墙”,但世界绝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仍是人心所向。
赵辰昕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世界上的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我们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决不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动全球化向包容、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将坚定不移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内国际循环顺畅联通。
首场记者招待会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在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赵辰昕说,今后将完善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有序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优化提升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功能,加强公共服务领域共建共享,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高质量发展典范。
编辑:翟慧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