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交通报社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推选展示活动完成终评,衢州沿江美丽公路成功入选“公路+文化”融合发展“十佳案例”,充分展示了浙江省交通集团下属交通资源集团以建设“四好农村公路”为依托,以交通助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成果。
衢州沿江美丽公路(龙游、衢江、柯城、江山及开化)段PPP项目是浙江省“四好农村路”重点打造的沿江生态文化观光线,沿线途经29个乡镇、3个省级特色小镇、8个3A级以上景区,60多个历史文化村落,设有车行公路162公里、慢行绿道161公里以及景观系统、配套服务系统、智慧系统等五大功能,是一条集文化展示、绿色生态、旅游观光的“乡村文化”公路,也是“共融生态圈、编织慢生活、汇集人文情、点亮江夜幕”四位一体的绿色生态门户和衢州沿江文旅新地标。自建设之初,衢州沿江美丽公路项目坚持把道路建设与当地乡村振兴相结合,注重发挥农村公路的综合效益,坚持路修到哪里,文化就延伸到哪里,开辟了“公路变景点、文化变景区、农业变产业”的“公路+文化”融合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以路为引,打造民俗文化新阵地
自项目建设以来,衢州沿江公路坚持“公路与文化”融合发展,以乡村振兴为脉络,以创塑“诗画风光带”文化品牌为抓手,深入挖掘沿江两岸民俗文化,采用“临江布施、堤路结合”的方式,沿途辅以观光栈桥、廊道、驿站等服务设施,建设衔接顺畅快进慢游交通网,将衢江姑蔑古国文化、沟溪孔氏后裔文化、华埠千年商贸古镇文化等文化遗址连点成线,打造了“一路一民俗、一路一特色”的乡村民俗路,实现“硬公路”与“软文化”的有机融合。其中,柯城段沿线建有碗窑彩陶露天博物馆、余东中国乡村美术馆、沟溪乡村儒学文化馆、后坞乡村书法艺术馆等文化景观10余处,每年吸引约5万名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是“周末乡村一日游”的热门“网红打卡点”。
以路为媒,打造乡村文旅新地标
融文化于公路,赋公路予灵魂。衢州市沿江美丽公路项目充分发掘串联沿线乡村红色文化,贯通衢江古韵小镇、森林康养小镇等沿江村落区域骨干路,构建“一小时交通圈”,匠心打造集古风文化、红色文化、未来乡村于一体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衢江段“党建文化示范带”融入党史、人文、廉政等元素,路网联通“杨炯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盈川清廉文化馆”等廉政教育基地、“未来乡村振兴学堂”等乡村振兴综合实践基地等,将红色文化融入交通基础建设发展布局。沿途建设综合党群服务阵地2个,在提供学习、休憩、补给等服务的同时方便游客了解沿线文化和地方特色,夯实乡村文化振兴交通基础支撑。
以路为图,绘就乡村文化风光带
建一条道路,串一路风景,兴一方文化。衢州沿江美丽公路坚持一张“交通+文化”蓝图绘到底,以公路面貌蝶变推动全域乡村文化振兴加速发展。沿着平坦的绿道,可以在余东村欣赏风格独特的农民画,感受未来乡村的艺术美;漫步游步道,孟姜村的汉服体验馆、民俗风情馆及西周历史博物馆等乡村特色目不暇接;驻足沿江栈桥,团石村的一米菜园、团农百味集市、南孔书屋等乡村特色吸人眼球,或游于古迹遗址、农家庭院,或品尝香茶、享受美食。孟姜村的“姑蔑国”王陵、“红糖村”的古法制糖技艺、廿里镇的针灸文化……衢州沿江美丽公路“诗画风光带”上尽展未来乡村文化风情。
以路为马,踏出乡村振兴新坦途
姑蔑博物馆、团石湾基地、泽潭榄胜、古县盈川……诸多文化品牌的成功“焕新”,有力证明了“四好农村公路”美丽乡村文化传承的新纽带作用,充分体现了交通资源要素的经济吸附能力和文化带动效应。特色文化路段的诞生与发展,也促进了沿线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见证了周边乡村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与传承。浙江省交通集团下属交通资源集团浙中区域运营中心衢州市沿江公路项目公司将以此殊荣为新的起点,进一步丰富“最美公路”内涵,促进“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文化”“农村公路+产业”等路衍经济复合功能转型升级,着力将衢州沿江美丽公路打造成展示乡村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以高水平交通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编辑:吕甜甜
审核: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