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风雨竞赛 向骄阳抗争——甘肃省公航旅集团防汛防暑侧记之二
在高速公路从业者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畏狂风暴雨和高温酷暑,坚守工作岗位,遇有急难险重的事情,总是冲在一线,为行业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他们就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人员。俗话说“夏有三伏,热在中伏”,受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影响,近期甘肃省汛期还未结束,部分地区又迎来了高温天气。本报特选取甘肃省公航旅集团高速公路运营板块部分工作人员,请他们讲述在各自岗位上防汛防暑抢险救灾的故事。
吴蔓:为了营救生命,我们一定要往前赶
我是陇南高速公路处处长吴蔓。7月24日晚,受强降雨影响,省道206线受损严重,导致武都区三河镇姚沟村通讯及电力等基础设施瘫痪,与外界失去联系,唯一能进入该村的路径只有G75武罐高速西秦岭特长隧道中的通风斜井道。接到陇南市要求协助的通知后,我迅速组织抢险队,携带专业设备、救援工具和一些应急物资进入斜井通风道,立刻开展现场踏勘,最终确定其中一处斜井通风道作为此次救援的“生命救援道”。我第一时间将救灾线路详细汇报给陇南市委市政府,为救援决策部署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历时一小时十分钟,这条“生命救援道”正式开通。顾不上休息,我们的抢险队员又带领陆续到来的救援官兵和政府职工,穿过这条刚刚开通的“生命救援道”,朝着姚沟村的方向挺进,将“更多的希望”带给村民。
李志强:不停穿梭的身影,就是最好的守护
我是酒泉处嘉峪关收费站收费一班班长李志强。入夏以来,全国多地进入“炙烤模式”,酒泉处各收费站广场户外涌起阵阵热浪,不断驶来的车辆,裹挟着滚烫的热气。我深知,作为一名收费班长,肩上有着很重的责任。“师傅,你还需要什么就和我们说。”作为班组长,当班期间,我需要带领组员们不停地穿梭于收费广场和各个车道,查验绿通、处置特情、指引车辆、维持秩序……一整天,头顶烈日、脚踏热浪,大汗淋漓却无暇顾及,衣衫尽湿却丝毫未觉。我们用汗水与坚守,确保了收费站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为夏日里的安全畅通撑起了一面“遮阳伞”。
马瑞:修设备,我们“不服暑”
我是临夏处合作收费所韩集收费站班长马瑞。三伏天,甘南高原地区独有的高温天气和强紫外线的双重“烤”验随之来袭,是名副其实的“桑拿天”。“车牌识别故障,需检修”“入口车道车辆通行后栏杆不落,要马上处理。”在收费所工作群里,来自机电维护员的报障报修信息不断刷屏,高温天气极易导致收费现场机电设备“罢工”,这可忙坏了机电维护员!自旅游旺季、暑期以来,我们便开启“白加黑”“5+2”模式,收费现场、监控室、配电房、UPS电源室……成了我们频繁的“打卡地”。我们用一个个汗水浸透的“背影”诠释着对收费事业的执着坚守和热忱奉献,用敬业的态度和优质的服务,“汗”卫着广大司乘人员的安全出行。
王富刚:保畅通,冒“雨”快速救援
我是天水清障救援一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富刚。7月22—23日,天水地区将有强降雨天气发生,我大队立即转发预警通知,迅速启动汛期应急预案,全体队员提高警惕,密切关注辖区道路通行情况。22日20时—23日8时,大队管辖路段发生4起道路事故,依次是货车撞隧道壁、客车撞桥梁护栏、厢式货车撞隧道壁及货车道路故障。接报事故(故障)后,我大队迅速响应,即刻组织巡查班组、清障备勤人员“连夜冒雨”立即出警,火速赶赴现场进行安全布控,指挥过往车辆有序通行,并配合交警勘察现场和评估,确定救援处置方案。紧接着,指挥吊车、专业拖车等设备进行作业,确保将事故车辆平稳且安全地拖离高速公路。整个救援流程高效且有序,有效避免了事故(故障)对交通造成长时间的阻碍,保障了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
近期,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公航旅集团防汛工作部署会议精神,组织各运营单位对运营重点关键部位开展“拉网式”大排查,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隐患,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要求分级防范管控管理;同时,健全完善从信息预警到落实措施的闭环管理机制,加强协同联动力度,对重点路段加大人员和物资投入,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切实保障全省高速公路路网正常运行,以实际行动展示公航旅集团国企担当。
编辑:熊婷婷
审核: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