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广高速 K2931处有辆小客车爆胎,请求救援!”指令声刚落,就近的韶口中队队员已携装备赶赴现场,安全布控、协助换胎,向司机说明处置流程……整套操作有条不紊,10分钟便让车辆安全驶离应急车道。
这是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吉安东管理中心(简称吉安东管理中心)吉安东车辆救援大队日常救援的一幕。在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的前沿阵地,吉安东车辆救援大队以“赣速援”品牌为牵引,始终以服务公众美好出行为使命,用专业与温情筑起辖区道路安全的“坚固防线”,打造新时代车辆救援工作的特色样板。
破局:锻造尖兵队伍
作为江西省首批独立自建车辆救援队伍试点单位,2019年,吉安东管理中心启动自建车辆救援队伍筹建工作。随着自建专职救援队伍范围扩大,大量其他岗位员工转岗加入,如何推动队伍从“兼岗”走向“专业”,成为大队发展的核心课题。
破题从打造标杆开始。大队以汤村中队为样板,组建“赣速援”模范中队,组建起一支由退伍军人和技术能手构成的“小、专、精”骨干队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晨跑、体能训练、业务学习,成了队员“必修课”。很快,这支 “尖刀班” 成了大队 “技术输血站”,队员定期赴各中队带教,把标准化操作、应急技巧倾囊相授。
专业成长更需平台支撑。2023年,在集团指导下,大队启动全省首个车辆救援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走进基地,模拟隧道、边坡救援区、新能源车训练场等12个场景化训练区依次排开,以往 “师傅带徒弟” 的零散教学,变成了“系统授课+仿真实操”的科学培训模式。不仅如此,基地还构建起 “岗前培训+定期轮训+专项提升” 的全周期体系,进一步提升队伍应对复杂事故的处置能力。
近年来,大队队员先后在全国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一、二、三等奖,在省级竞赛中摘金夺银,多人获评“江西省技术能手”、“高级工”职称及汽车救援员执证培训师资格,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救援尖兵队伍正崭露锋芒。
成长:创新赋能管理
队伍的快速成长,急需一套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大队迅速行动,梳理出6大类45项规范办法,建立社会队伍管理、安全稽核、路损理赔等专项制度,一套适配高速车辆救援的管理模式逐步成型。
管理框架搭起来了,安全这根 “底线弦” 更得绷紧。“上班期间着工服,上路作业戴头盔......”结合救援行业特性,大队创新推出车辆救援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朗朗上口的条款,不仅是贴在墙上的标语,更是刻在队员心里的标尺。
当“基础管理”走稳走实,大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创新驱动”,着手创立创新工作室,从一线作业的“小需求” 里挖“大潜力”,引入无人机巡逻,让视野覆盖更广;研发安全布控预警车,减少现场布控时间;推出自动布控系统,降低作业风险。十余项实用成果,将“金点子”转化成了提升救援效能的“金果子”,推动管理从“规范运行”向“高效突破”跨越。
大队还以文化建设为核心抓手,在“赣速援”品牌引领下,创新开展“榜样人物”多元化评选活动,定期从保通保畅、文明服务、文化宣传、创新创效等赛道分别评选“应急先锋、服务标杆、追逃尖兵、声量旗手、创新智匠”五类优秀队员,通过队内宣传平台展示先进事迹,形成“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守护:铸就平安坦途
为进一步提升救援效率,大队摒弃“等待求助”的传统思路,构建“前置服务+精准响应”的救援服务体系,通过“10+N”动态救援网络布局,即固定设置10个核心备勤点,同步根据车流变化、路段特点灵活增设N个流动驻点,将现场救援响应时间严控在事故发生后的“黄金半小时”内。
针对节假日、恶劣天气等事故高发时段的救援痛点,大队依托安全稽核室搭建“视频轮训+车载定位”的双轨联动机制,大幅减少车辆空驶里程与设备选配时间,同时推出“无人机侦查+应急照明布设+分区疏散引导”快速处置法,实现立体化救援作业。今年来,大队累计为1200余辆受困车辆提供“快捷式”救援响应服务,解决车主等待焦虑,让救援工作更具温度与前瞻性。
在提升司乘体验方面,大队在汤村、兴国、广昌南等重点收费站设立“一站式”服务驿站,提供免费热水、应急药品、车辆简易检查等服务,驿站内还配备休息座椅与充电接口,累计服务客货车司机超500余人次。此外,常态化开展安全出行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通过案例讲解、装备展示等形式,向群众普及高速行车安全知识,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从摸索启程到标杆引领,吉安东车辆救援大队的发展,正是江西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救援体系规范化专业化的微观实践。未来,吉安东车辆救援大队将继续以司乘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为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守护群众美好出行贡献更多力量,让“赣速援”品牌成为群众出行路上的“安心符号”。
编辑:周晓幸
审核: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