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顶着更好的市场光环,小微企业涵养着市场持久活力的源泉。1月1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要求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减税将惠及1798万家企业,占全国纳税企业总数的95%以上。
给小微企业纾解市场困境,近年来政策优惠措施不断。从货币政策的精准定向释放流动性,到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去年上半年针对小微企业减税的7项措施,再到现在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减税。小微企业不断获得政策“红包”,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滋养了市场的毛细血管。有了更多的小微企业,特别是健康发展的小微企业,中国市场才有可能产生更多更强的大企业,才能在市场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新陈代谢机制。
全球“独角兽”企业都是从小微企业起步的。从小微企业到跨国巨头,虽然最终都成就了各自的市场传奇,但在市场起步阶段,都面临着一不小心就被淘汰的命运。让其在市场大潮中自生自灭,那是市场的无序状态,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法治的规矩。市场经济在恪守规则和法治的同时,更需要活力以及生生不息的动能。而这,也是现代国家维持可持续发展并在全球化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
小微企业要发展,除了法治环境和制度根基,更主要的是对小微企业的真正关切。小微企业最急需的就是来自金融主体的更多资金支持,而且融资成本更小。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就会获得更多的市场活力,不被中大型企业蚕食和淘汰。如果说良好的融资环境是给小微企业“输血”,减轻各种税费负担和制度成本则是助力小微企业涵养“造血”功能。
但全球市场已进入了竞争更激烈更残酷的新经济周期。这一周期,全球主要经济体为了增强本国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举措有三:一是通过减税政策给市场主体减负,刺激市场活力;二是强化本国制造业实力,通过实体经济增强竞争能力;三是以新科技革命为契机,抢抓5G新机遇。
美国式减税,不仅提升了美国股市的牛市行情,也通过“洼地”效应吸引全球资本流向。然而,美国减税后劲乏力,股市陷入动荡,美国市场基本面也呈下行趋势,美联储也改变加息预期,开始“耐心加息”。中国减税降费持续推进,而且是全方位为市场主体减负,减税降费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也让企业享受到了政府服务提升的各项制度红利。
本次的减税红利,对小微企业具有普惠性,加上新年伊始全面和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小微企业的市场环境变得更好。小微企业有活力,就为市场涵养和储备了活力和动能。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