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进入2019年,以5G、特高压、充电桩和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板块在资本市场上受到追捧。而在政策层面,各级政府在稳投资的政策选项中,除了继续覆盖传统的能源、交通等基建,对新基建也尤为重视。部分省份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与5G商用步伐,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些人将传统基建看作国家应对经济波动的工具性安排。但即便是这些人,也不能否认基建进步对所有市场主体以及广大老百姓带来的巨大便利。放眼全球,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和一般发展中国家,都不敢忽视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加大对凝聚新技术的新基建的投入,既是致力于解决中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为新技术的发展,为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形成与大规模商业化提供必要支撑。摘自《环球时报》
悲情叙事的春运
可能一去不复返
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反映出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也是人们出行选择多样化的缩影。
近几年的春运已发生微妙的变化,今年的春运尤其不同。过去,大包小包的香肠腊肉,充斥奇怪味道的列车车厢,以及各种情节离奇让人尴尬一笑的新闻,让春运犹如一个满是嘈杂声、混乱无序的菜市场。可如今,不仅高铁、航空和自驾提高了春运的品质,而且旅客在春运大潮中的目的地,也不一定是回到家乡,还有可能是外出旅行或者“反向探亲”。而对细节的注重,也让更多人在春运旅途中学会了体谅。总之,改变在悄然发生着。过去渲染悲情叙事的春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不管你是诠释“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还是经历“人在囧途”。平视每一个人的“春运之路”,只要前行的脚步足够踏实,何尝不是一种“稳稳的幸福”?摘自《中国青年报》
编辑:翟慧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