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运输赛道 奉献精彩冬奥——连线冬奥会运输保障人员

2022-02-16 09:14:5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蔡筱懿 通讯员 刘萌 曹源 -标准+

盛会逢春,“雪如意”上运动员身轻如燕,“冰丝带”里选手们极速滑行,北京冬奥会赛事正酣。赛场外,6800余辆服务用车和1.3万余名驾驶员各就各位,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一趟趟平稳运行。

北京冬奥会场馆分布在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让交通运输保障工作面临不小的挑战。近日,记者连线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冬奥会运输保障驾驶员和调度员,倾听属于他们的冬奥故事。

闭环内运输保障驾驶员段西荣——

“我的赛场是一平方米驾驶室”

除夕,春晚开场曲响起。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闭环内运输保障驾驶员段西荣刚吃完一盘热腾腾的饺子,便到车队队长那里领取了“新年礼物”。这份“礼物”来自崇礼南客运枢纽二楼赛事指挥中心交通信息化指挥中心,石家庄新干线冬奥运输服务团队在此设三级调度,从总指挥调度到站场管理再到各班线和站场点位,层级分明细化任务。“每次执行任务前一天,队长会召集驾驶员们开会,并发给大家一张任务安排表,详细说明第二天的发车时间、地点和途经线路等信息。”段西荣说。

为了第二天有饱满的精神执行任务,段西荣没等到新年钟声敲响,就早早休息了。等待他的,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清晨的太阳。

大年初一5时,驾驶员集合,乘坐班车前往车辆站场;6时,到达站场,做好发车检查和热车工作;7时,到达指定宾馆;7时20分,段西荣载着场馆设施设备维护人员发车前往古杨树场馆群……运输保障安排环环相扣,丝毫不能有差错。

“古杨树场馆的线路是一个C形环。”段西荣向记者介绍起线路,仿佛是个“活地图”,“我们线路最先到达的越野滑雪中心和第二站冬季两项场馆位于‘C’的两端,‘雪如意’就是‘C’的底部,跑一趟下来要两个小时。”每条线路都有规定停车点位,点位上的工作人员会引导乘客下车,并组织新的一批乘客上车前往下一站。“我们就像赛区里的‘通勤班车’。客流发生变化的时候,调度员会实时调整发车班次和车辆停靠点位。”段西荣说,“我所属的石家庄新干线冬奥运输服务团队在闭环内负责27条线路,共177辆车。”

说起最初参加冬奥会闭环内运输保障任务的心情,段西荣形容自己像运动员即将参赛一样,既兴奋又担心。“直到2021年12月15日我们正式进入崇礼熟悉线路,才将心稳稳‘放进肚子’。”段西荣介绍,驾驶员在闭环内每天都接受核酸检测,始终佩戴口罩。车辆均安装隔离膜,避免驾驶员与乘客直接接触。此外,车辆驾驶期间,驾驶员不得打开前门,不得与乘客直接接触。“这些安全措施和事前准备,让所有驾驶员很安心。我的赛场只有驾驶室这一平方米,但也同样重要。”他说。

闭环外运输保障驾驶员王柱——

“服务双奥,我充满干劲”

有着近30年驾龄的驾驶员王柱,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输保障。这一次,他负责冬奥会闭环外工作人员的运输保障工作。“对比两次奥运会,我感受到运输服务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细致。经过近14年,我的自豪感多了不止14倍。”王柱笑着跟记者说。

“与闭环内不同,我们闭环外运输保障任务每天有相对固定的发车时间和路线。”5时30分起床,6时进行车辆检查和预热。王柱说:“崇礼的清晨温度低至零下20摄氏度,我负责接送的是安保人员,他们在室外执勤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我要提前把车热好,让他们上车后就能感受到温暖。”

6时30分,安保人员陆续下楼,还带着给值夜班同事打包好的早餐。王柱连忙打开客车底舱一起搬运。6时40分,王柱发动引擎,开始将安保人员分别送到5个工作点位,同时接下夜班的人员返回宾馆。

王柱驾驶的客车是55座大巴,按照防疫要求客座率不超过50%,一车乘客在20人左右。王柱每天与他们一起早出晚归,十几天下来已经熟悉每一名乘客。“这些孩子都才20岁出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不出勤的时候还要进行体能训练,真不容易。”王柱说,“我尽量把车开得平稳,让他们在车上能多休息会儿,并且在车辆底舱准备保温箱,让他们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将乘客送到固定岗位需要50分钟,王柱再次回到站场已是8时25分。车停好后,他把车辆交给下一个工作环节——整车消杀。据了解,结束每趟次出车任务后,车辆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消杀,严格把控每一个防疫环节。之后,王柱和其他驾驶员统一前往餐厅用餐,并为接下来的出车任务做好准备。

21时20分,王柱驾驶车辆载着安保人员返回宾馆,这是他每天的最后一趟任务。“夜幕降临,远处‘雪如意’和长城的灯光亮起,运动员拼搏的精神和中华儿女的自豪感,让我充满了干劲。”

跨赛区班车调度员张柘——

“服务两地三赛区,做好线路指挥家”

在北京冬奥会运输保障的团队中,有许多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工作人员,北京新月联合汽车有限公司二分公司五车队队长张柘就是其中一员。1月20日,张柘和团队一起奔赴冬奥会赛场,在延庆赛区执行跨赛区班车调度任务。

“周密的运行计划和灵活的运力调度,是保障运输畅通及时的要素之一。每日调度指挥中心根据竞技场馆、非竞技场馆和各类服务保障团队的交通需求,制定第二天的运行计划,再将时刻表反馈到各场馆和保障单位,运输部门也根据时刻表执行相应保障任务。”张柘介绍,“我们的工作就是结合时刻表和实时情况做线路的‘指挥家’,让这首‘交响曲’更和谐更流畅。”

每天6时,张柘便来到延庆阪泉服务区执行调度任务。“京礼高速上的阪泉服务区是冬奥会举办期间,各国运动员及工作人员进入延庆赛区前的必经之路。”张柘介绍,“各国运动员、随行官员、媒体、观众及其他工作人员在抵达延庆赛区场馆之前,都必须先经过这里进行安检、测温、证件核验等,之后换乘专用车辆前往延庆赛区。”

张柘负责北京媒体中心经延庆阪泉服务区至张家口云顶场馆群、张家口古杨树场馆群到张家口冬奥村两条线路中媒体记者班车的调度,涉及两地三赛区。按照要求,所有闭环内媒体交通服务班线既要“按点发车”又要“人满即发”。“每天的赛事关注度不同、需求不同,以及记者出行的偶然性,都会给班线的运营带来影响,为调度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张柘说,“调度时需要熟悉业务,还要精神高度集中。要随时了解从北京或者张家口对开的班车上客率情况,合理安排备班人员和车辆。既保证不超过50%的客座率,还要及时疏散人员避免滞留阪泉服务区。”

有数十次参与重大活动运输保障经验的张柘,在工作中总是有条不紊,沉着冷静。“我们丝毫看不出,这段时间他的内心藏着多大的痛苦。”与张柘一起工作的同事告诉记者,“除夕那天,他的父亲去世了。”“我的父亲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从小就告诉我要心中有国,他也期盼着北京冬奥会到来。”张柘说,“他知道我参加冬奥会运输保障工作很欣慰,很支持我。”

2月4日晚,鸟巢上空烟花绽放,张柘的泪水夺眶而出:“做好当下的工作,是我对父亲最好的告慰。就当这场烟花是我献给他的礼物。”

编辑:蔡筱懿

审核:郭一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