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奥会开幕式前的火炬传递,到开幕式当日接送观众,再到赛事用车的检修保障,环环相扣,体现着公交人的严谨态度和担当力量。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期间,北京公交集团投入各类赛事保障车辆2363辆,更有众多驾驶员、调度员、保修工等参与冬奥交通保障工作。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公交集团的3位一线工作者,请他们分享投身冬奥一线、逐梦冰雪的故事。
开幕式前
129棒火炬手常洪霞:
手中有圣火 心中是国家
“作为公交人,能够参与我们国家这么高规格的体育盛会,又承担了这么艰巨的任务,我真的觉得太荣幸、太幸福了!”提起担任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和参与开幕式国旗传递的经历,北京公交集团第四客运分公司驾驶员常洪霞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来自各行各业的约1200名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他们大部分是扎根生产和工作一线、有突出贡献的“不平凡的普通人”,常洪霞便是其中之一。
怎么跑才能跑得好看?怎么才能把火炬拿稳?虽然只是短短100米左右的火炬传递路程,常洪霞私底下可做了不少练习。在家对着镜子练习跑步的动作、摆臂幅度以及面部表情,并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火炬的重量,练习怎么把火炬举稳。她说,这样做也是想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在传递火炬的过程中,以自己最好的精神状态,展现出交通人的风采。
“真正传递火炬的时候,恨不得能再放慢些脚步。”常洪霞说,在排练国旗传递时,大家也都想把国旗在手里多握几秒钟,但是就像火炬传递一样,所有流程都是有严格的时间和动作标准的,要非常严谨。
国旗的传递过程要保证流畅度和平整度,这个动作看似很简单,却是经过大家反复训练。《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响起,第43秒将手缓缓升起,第45秒接过国旗,在常洪霞看来,那一刻就是手中有国旗,心中有国家,尽管只是几秒钟的动作,却是把对祖国的热爱、对国旗的敬畏传递下去。
“火炬传递和国旗传递,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我们长时间排练的成果,而在这幕后更有千千万万的工作人员在提供长时间的保障与支持。”常洪霞说,她也要把冬奥会幕后所体现的这种严谨的态度和高度责任感带回日常工作中,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完成火炬传递任务后,很多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通过媒体报道看到了常洪霞的照片,并向她发来了祝福,说她跑出了公交人的自信感。“我代表了全体公交人,是带着大家的期盼参与火炬传递工作的。”常洪霞表示,长久以来国家对于公共交通行业的大力扶持,社会对于公交从业者的高度认可,才给了她足够的底气,让她发自内心展现出公交人的自信风采。
开幕当日
开幕式保障车队驾驶员苏利华:
全力开好“最后一班车”
2月4日20时,火炬点燃,五环亮相,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此刻,北京公交集团第一客运分公司驾驶员苏利华正在场外的停车场内,举着手机拍摄绚烂的烟花,激动地与身边的同事和远程的亲友分享。
苏利华参与过北京世园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的交通保障工作,凭借过硬的驾驶技术、丰富的大型活动经验,他被公司选派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观众接驳保障工作,并担任了车队“最后一班车”的驾驶员。
检查车辆状况、清理卫生、粘贴冬奥会专用标识……开幕式当日8时,苏利华就来到了场站,做好出车前的准备工作。下午,车队20辆车准时到达冬奥会媒体中心门口,将参会人员们安全送达国家体育场,并于开幕式结束后,将他们送回媒体中心。
车队“最后一班车”,顾名思义,就是最晚出发、行驶在车队最后面的一辆车,这辆车的驾驶员需要时刻关注着车队所有前方车辆的行驶情况,若前方车辆发生故障或遇到问题时,“最后一班车”的驾驶员要根据丰富的驾驶经验,在短时间内判断车辆是否能够继续行驶,给出相应解决办法,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带队人员。为了承担好“最后一班车”驾驶员的职责,苏利华提早就把车队所有车辆编号都熟记于心,以便车队在路上行驶时,从众多社会车辆中辨认出自己车队的车辆。
“作为一名公交司机,我就理应把服务做好!”苏利华说。为了更好地服务冬奥会开幕式交通保障,苏利华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开着私家车到路上,专门挑风雪天气,让车轮压着地上的“冰溜子”行驶,为的就是找找冰雪环境下行驶的感觉,从而把车开得更平稳。
苏利华告诉记者,他还参加了2021年北京市总工会举办的“追梦冰雪相约未来”主题演讲活动,他的演讲作品《您好,冬奥会》入围前25名。“我是在大山里长大的,小的时候就喜欢坐着纸板从山坡上往下滑,后来长大了就开始学滑冰,虽然难免跌跌撞撞,但我不怕摔,我喜欢滑冰。”苏利华从小就喜爱冰上运动,他说,“作为公交行业的一员为国家大事出力,我觉得特别自豪,是这辈子都难忘的事。”
赛事期间
保障团队保修工邱德运:
检修清单18大项熟记于心
从发动机到线束插件,从蓄电池到信号灯,从转向系统到制动系统……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一厂保修工邱德运,每天都要对上会车辆技术状况进行彻底检查。他所在的冬奥会北京赛区车辆救援保障团队,分了3个班次实施24小时全天候赛事用车保障任务。
每天早上天刚亮,邱德运便已到达场站开始一天的车辆检修工作。团队有一份强制检查表,包含了18大项必检项目,每辆车出现过什么问题、在哪种情况下何种车型易发生什么问题,邱德运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以便车辆出现状况时能快速追溯。这张表不仅在手里攥着,更在团队每个人心里默默记着。
“为赛事提供最优的车辆技术服务保障、创造最佳的出行条件,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邱德运介绍,每次司机出车前、收车后他们都要与司机问询,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和司机使用感受,他们还通过现场推广和在线沟通的方式,随时为司机提供技术支持,深受上会车队的好评。
冬奥会保障工作要求高、强度高,又在寒冷的冬季,团队成员的双手干活时都冻得发红发肿,脸上被寒风吹得发皴。尽管如此,邱德运与团队成员始终用百分百的信心、努力和精心,认真逐项落实车辆保障相关工作要求,践行公交保修人的职业精神,精心维护好每一辆赛会用车。
“运动员可以安全、准时到达比赛场馆参赛,想到自己也有贡献,我觉得特别自豪。”邱德运说,工作之余,大家会一起观看冬奥比赛,还会和团队成员们聚在一起交流车辆维修经验和车辆技术要点,并撰写维修笔记,便于随时应对各种车辆突发状况。
今年除夕,邱德运是与团队成员们在冬奥保障现场度过的。“我儿子还从河北老家录了一段拜年视频,为我能参加冬奥保障感到自豪,他说长大后要像我一样,我觉得我也算是给儿子做榜样了吧!”邱德运说。
邱德运已从事公交保修工作近20年,他表示,除了全力以赴确保比赛期间车辆安全万无一失,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还将以更加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贡献公交保修职工的力量。
编辑:单佳雯
审核: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