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社会责任报告
(2021年度)
目录
1.前言 ………………………………………………2
2.政治责任 …………………………………………3
3.阵地建设责任……………………………………11
4.服务责任…………………………………………13
5.人文关怀责任……………………………………17
6.文化责任…………………………………………19
7.安全责任…………………………………………22
8.道德责任…………………………………………22
9.保障权益责任……………………………………23
10.合法经营责任 …………………………………24
11.后记 ……………………………………………24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中国交通报创办于1984年11月7日,由交通运输部主管、中国交通报社有限公司主办,是交通运输部党组喉舌和交通运输新闻舆论主渠道主阵地,覆盖交通运输全领域,拥有报纸、新闻网、微信、微博、舆情、手机客户端、手机数字报等全媒体矩阵。《中国交通报》周一至周五出版,每期8版,全国发行。
2.媒体社会责任理念
中国交通报始终坚持植根行业、服务社会。积极发挥“专业、权威、引领、服务”功能,因应行业需求,搭建互动平台,传承交通文化,弘扬新时代交通精神,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营造良好氛围。
3.媒体在2021年度获奖情况
报社采编中心获评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2021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集体;“小康路 交通情”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团队获评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绩突出集体;“好生活在路上”新疆交通运输成就融媒体宣传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报社获评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等颁发的“2021中国经济媒体版权保护奖先进集体”。
3件作品分获第33届中国经济新闻奖二、三等奖;2件作品在中国记协、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的全国性行业类媒体2021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获全媒体报道精品表彰;1件作品在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的2020—2021增强“四力”走基层主题采访宣传报道中获评“优秀新闻作品”;报社推荐的2版摄影专版和2件摄影作品参加2021北京国际摄影周暨“百年奋斗 百年答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闻摄影展;“中国交通报”微信获评交通运输行业十佳微信公众号;本报快手账号获评交通运输十佳快手账号等。
二、政治责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
1.政治方向
高度重视导向把关,重大会议、重要活动、重点部署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有力、制作精良、传播广泛、反响良好。
围绕全国“两会”、交通强国试点建设等做好报道。要闻版刊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稿件107篇,其他版面刊发200多个整版。服务保障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宣传工作,刊发近50个整版“可持续交通发展的中国实践”。深度参与“沿着高速看中国”主题宣传活动,刊发系列报道27篇,推出融媒体作品420篇(次)。
2.舆论引导
(1)引导社会热点
聚焦社会热点,紧盯舆论动态,加强主动策划,把握“时度效”,及时准确回应疫情防控保通保畅、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收费公路等社会关切;强化议程设置,全力服务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等工作。
(2)注重改进创新
紧贴受众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等新需求,春运等“传统报道”出彩出新。特派记者与一线交通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做一天春运人”融媒体系列报道社会传播效果良好。
3.舆论监督
(1)批评性报道
针对不良现象开展舆论监督,有效推动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批评“海航空姐深夜被冻瑟瑟发抖”事件,建言《空乘制服是时候“抛弃”传统了》。
(2)调查性报道
依托《记者调查》等栏目,调查“快递盲盒”论斤卖、机务薪酬改革等事件,澄清谣言谬误,还原事实真相。
4.对外传播
(1)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支撑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宣传工作,对外宣介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成就;办好中国交通转型与创新知识平台(TransFORM)网站,传播中国交通项目案例和行业发展动态。
(2)促进文化交流
专访世界银行交通全球实践局代理局长任斌,参与世界银行中国交通项目经验分享会、第五期中国电动出行主题沙龙等活动。
三、阵地建设责任
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优化新媒体产品布局,“四全媒体”建设迈上新台阶。
1.融媒体矩阵
拥有中国交通新闻网、交通强国客户端等自有传播平台,以及学习强国号、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号、百度百家号等第三方平台账号。
2.融媒体报道
重大宣传均采用融媒体报道,日常报道鼓励文图音视频并茂。新媒体平台全年发布稿件4.5万余篇,总点击量超过11亿次。
“好生活在路上”新疆交通运输成就融媒体宣传项目,包含特刊、1部专题片、5部短纪录片,全网浏览量4亿余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3.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全媒体一体化平台进一步完善,移动协同移动办公覆盖全流程、全渠道、全类型(含驻地记者站),即时为全终端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服务责任
关注民生、热心公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1.信息服务
(1)政策信息服务
及时准确刊播重大政策、部令、统计公报等政务信息,以及惠民政策信息,权威发布政策解读。
(2)生活信息服务
及时报道公路桥隧通车等最新动态,发布出行预测、路线建议、抢险进度等;关注旅游出行等百姓话题,推荐出行“攻略”。
2.社会服务
(1)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交通报”官方微信增设《贴心服务》栏,开设“道路运政一网通办”“查网约车”“司机有话说”等办事渠道。
继续办好《空姐帮你问》等专栏。自建的“交通电商”扶贫平台全年销售帮扶地区产品约130万元。
(2)公共智库服务
作为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积极发挥作用,开设专栏扩大成果传播。
3.公益活动
(1)纸媒刊发公益广告26个整版,并在新媒体刊播。
(2)牵头成立“关爱货车司机公益联盟”。社工会组织购买西藏等帮扶地区产品15.5万元,组织员工为新疆孩子编织毛衣裤。
(3)办好《乡村振兴看交通》等专栏。作为交通运输部结对帮扶第六工作组成员,承担相关工作。
五、人文关怀责任
常态化开设《民生》《人才·教育》《行业文明》版,守望民生,传递正能量。
1.民生报道
(1)重点关注报道大货车司机、快递小哥、船员等群体就业现状、问题、诉求,解读相关政策,提出意见建议,举办主题活动,助推环境改善。
(2)高度关注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妇女等群体出行服务,助推解决问题。
2.灾难和事故报道
在防汛抗震救灾和突发事故等报道中,关爱生命,以正能量抚慰人心,避免“二次伤害”。缅怀郑州暴雨灾害中殉职职工的《她叫白晓平》,感人至深。
3.以人为本
(1)报道有态度有温度
开设《正能量》专栏,传达正确立场、观点、态度,激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2)凸显人文精神
常态化开设《人物》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常态化开设《冷眼读书》专栏,推介图书启迪思想。
六、文化责任
常态化开设《交通文化》版,举办多种主题活动。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强大奋进力量。宣传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等,倡导“小家”与“大国”同生共气。在重要节点推出特别策划,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承办全行业摄影、微视频、公益广告大赛,宣传中国梦。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设《文化长河》专栏,挖掘讲述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沿线交通文化文物古迹故事;办好《交通文博悦览》专栏,带领读者“神游”博物馆。
(2)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组织开展第三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推选活动,业内200余个文化品牌入围推选。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1)常态化开设《交通科技》《智慧交通》版,报道科技创新前沿动态、最新成就。
(2)主办“气候变化与韧性交通——极端气象下的交通灾害治理体系建设”研讨会。开设《5分钟读个冷知识》科普专栏。
七、安全责任
精编精校,安全刊播,2021年度抽检差错率为万分之一点四。
安全刊播方面:
(1)达到有关安全刊播要求。
(2)纸媒和新媒体均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防止安全刊播事故发生。
(3)进一步完善特殊时期应急报道方案、疫情期间采编出报工作应急预案。
八、道德责任
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采编行为规范,未出现违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情况。
1.遵守职业规范
(1)坚守真实性原则,未刊播虚假事实新闻。
(2)不存在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行为。
(3)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做到真实、客观、科学、优质。
(4)纸媒和其他平台作品原创率均在60%以上,尊重原创保护版权。
2.维护社会公德
维护公序良俗,以正面宣传为主,讲好交通故事,弘扬社会正气,讴歌美好心灵。
3.接受社会监督
(1)记者执行采访任务时按规定出示新闻记者证。
(2)报纸固定位置刊登主要部门及各派出机构电话,申领新闻记者证等事项予以公示,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准确予以回应。
九、保障权益责任
高度重视保障新闻从业人员各项权益,提供良好成长平台。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1)支持保护从业人员正常采编行为,为风险报道一线记者购买保险、配置防护用品。
(2)支持保护因采编行为受到侵害的从业人员,需要时及时为其申诉。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1)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2)规范支付薪酬,规范缴纳“五险一金”,建立企业年金。
(3)保障员工休假休息等权利。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1)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及时申请新闻记者证。
(2)及时收回离职、退休等采编人员的新闻记者证。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持续优化入职培训、加强分类培训,重点强化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培训。组织采编人员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新闻舆论和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
十、合法经营责任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内部规章制度,经营行为合法规范。
经营行为方面:
(1)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出版管理等部门发布的各项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2)严格做到采编与经营两分开,规范开展经营行为。驻地方记者站合规合法,采编活动依法规范,未从事与新闻采编业务无关的活动。报社不向驻地方记者站下达经营任务、不收取管理费用。
(3)未刊播违法违规广告。
十一、后记
1.回应
针对2020年度不足之处,改进如下:
(1)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已将包括记者站在内的采编人员全部纳入融媒体采编平台。
(2)进一步提升对外传播能力与水平方面,加强TransFORM网站内容建设,双语刊播重磅专访重要动态,新增中文项目案例40个、英文项目案例20个。
(3)强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在“中国交通报”官方微信增设《贴心服务》专栏,已开设“道路运政一网通办”“查网约车”“司机有话说”等办事渠道。
2.不足
(1)2021年度不足之处,一是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融媒体平台远程投稿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科技、教育方面报道有待进一步强化。
(2)2021年度,中国交通报不存在被新闻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门或被新闻道德委员会等行业组织作出行政处罚、通报批评等情况。
3.改进
一是优化跨部门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深度融合发展步伐。
二是完善融媒体平台远程投稿功能,逐步实现骨干通联队伍直接投稿至报社公共稿库。
三是强化科技科普、人才教育报道,更好宣传涉交通运输前沿科技成果及其转化、交通运输人才培树等成效。
编辑:翟慧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