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航局:中国建桥梦之队

2023-03-13 16:11:4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刘光菊 隋业辉 -标准+

绝壁搭天梯,海上跃飞龙。从曾经的“码头抢修工程队”,到享誉世界的“建桥国家队”,中交二航局一次次以中国跨度、中国高度、中国速度, 成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中国建桥梦之队。从内河到外海,从山区到城市,从国内到全球,世界十大跨海大桥、十大斜拉桥、十大悬索桥,一半都是“二航造”。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明确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二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由瑞凯说:“中交二航局要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顺时代大势而为,应国家战略发展,不断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从跨界到领跑

今年1月17日,厦门翔安大桥主桥提前5个月建成通车。这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由中交二航局参建的国内第二座、福建省首座全桥预制装配化跨海大桥。

打开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一系列牵动国计民生的交通工程拔地而起,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这些“超级工程”“世界之最”,不少都有“二航造”的足迹:

港珠澳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广州南沙大桥、云南金安金沙江大桥、温州瓯江北口大桥等一批重大桥梁工程陆续通车。

还有7座世界第一桥、9座跨长江大桥、6座跨度超1500米大桥同时在参建。世界上跨度超2000米的3座大桥,2座在中国,均为“二航造”。正在施工的江苏张靖皋长江大桥拥有6项“世界之最”和6项“世界首创”。

翻开中交二航局的历史,1950年成立之初,它还是一支固定资产不足10万元的“码头抢修工程队”。

20世纪90年代,水工市场“僧多粥少”。中交二航局选择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走出码头一隅,将水工技术成功嫁接到黄石长江大桥,从而跻身路桥领域。

走出去!中交二航局由此开始了几何级“跨界”跃迁。

2002年,投资规模超百亿元、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即将开建的消息在业内传开。彼时中交二航局的实力,特别是在硬件装备上,中标的希望并不大。

经反复权衡,中交二航局作出果敢、大胆的决策:以年利润不足2000万元的“家底”,打造一艘1.6亿元的海洋打桩船,以黑马之姿迈进跨海大桥建设市场。

随后,中交二航局一鼓作气,承揽当时世界首座主跨径超千米的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以自主研发技术攻克4项世界级技术难题,一举赢得“中国建桥梦之队”的美誉。

凭借硬核的“桥品牌”,从内陆江河到沿海深蓝,从国内走向世界,从港航、路桥到市政、房建、水利水电、水务环保等多个领域延伸,中交二航局实现了弯道超车,完成了从突围、追赶到跨界领跑的“豹变”。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向产业现代化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由瑞凯正式提出了中交二航局打造高品质建筑业一体化服务商的发展定位。

其后5年,中交二航局在桥梁产业链打造和桥梁科技自主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先后中标重点桥梁项目70余项。

2022年11月,武汉企业100强出炉,中交二航局排名第七。统计显示,中交二航局全年新签合同额突破2000亿元。

打破不可能才有更可能

截至目前,中交二航局共建设了300多座跨江、跨海、跨高山峡谷大桥,其中20多座桥都曾被冠以“世界第一桥”的美誉。长江上近四成的大桥、国内半数以上主跨径超千米的大桥都出自“二航造”。

港珠澳大桥建设举世瞩目,中交二航局承担其核心部件——超级沉管的预制任务。对此,外国有专家宣称“中国人不可能完成”。

依靠自主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创造性提出“整体预制式主动止水最终接头”方案,打造精密接头,6000吨沉管接头嵌入伶仃洋底,沉管隧道“滴水不漏”。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建设再次挑战极限。大桥沉井总重量达50万吨,如何让沉井在软如奶油的淤泥中“稳得住”?项目团队创新工艺工法,自主研发“水下快速取土装置”,全程采用BIM技术动态监控,最终沉井顺利终沉到位,创造了世界首例强潮河口深厚软土超大沉井建造的奇迹。

“打破不可能,才有更可能。领跑者都是向难而行的,因为难走的路,往往是上坡路。”由瑞凯说。

向难而行,科技当先,人才为魂。中交二航局深度融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拥有24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4个,自有技术中心在2021年全国1744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排名第三,智行国际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通过首席专家团队熔炼、创新平台孵化,中交二航局锻造了一批善于攻关的科技研发人才,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人才12人、省部级创新人才56人,大科技人才总量达到1500余人。

2月9日,中交二航局总部科研大楼,林鸣院士工作室揭牌成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需要发挥中交二航局‘建桥梦之队’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二航人有这个实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桥隧领域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专家、中交集团首席科学家林鸣说。

创新不禁锢进步不止步

2022年10月,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发布了5张海报,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和中老铁路位列其中,“建桥梦之队”已作为中国名片走向世界。

“中交二航局一直秉持‘走出去’的理念。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由瑞凯说。

5年前,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援建、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马尔代夫首座现代化桥梁,也是印度洋上第一座跨海大桥。

在深海酥脆的珊瑚礁上建桥,当时许多发达国家建筑企业都不敢涉足。中交二航局在33个月的超短工期内,攻克了珊瑚礁地质及深水长周期波涌浪条件下的桩基、承台施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开创了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及珊瑚礁地质条件下建造特大型桥梁的先河。

从初出国门到深度融合,中交二航局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加强属地化、专业化布局,在海外30余个国家及地区全面打造桥梁、道路、港口、城市。

2022年以来,中交二航局多个海外项目迎来重大节点:孟加拉国N8公路项目顺利移交,成为孟加拉国历史上第一条封闭式高速公路;具有以色列“水工博物馆”之称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提前近一年交工;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全线顺利贯通。

2022年9月,中交二航局获商务部对外援助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

一个企业如何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走出去”?“唯创新!”由瑞凯坚定地说,“企业的竞争除了魄力和勇气,归根结底还是科技的创新。”

依托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中交二航局研发了千米级斜拉桥建造技术、海中超大跨悬索桥建造技术等十大国际领先技术。

5年来,中交二航局持续擦亮“桥品牌”,在自主建设和创新发展桥梁建造技术方面持续发力,空中“移动工厂”、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未来建造等建桥技术不断迭代升级。

行天下为天下行

1月29日,随着第60根桩成功浇筑,武汉双柳长江大桥北岸主墩桩基施工全部完成。

作为武汉东大门第一桥,双柳长江大桥是湖北第40座、武汉市第12座长江大桥,也是目前长江上在建的最宽钢箱梁悬索桥。

目前,包括长江新区起步区项目、双柳长江大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等在内,武汉一批在建重点工程打下“二航造”烙印。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效率,更畅通着经济血脉,促进人才、企业、贸易等多领域的相融相通。

15年前,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通车,南通由此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数据显示,南通的GDP从当年的2000多亿元一路上升至2022年的1.14万亿元。目前,每天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通过的车辆中,货运车辆占了一半以上,这在全江苏省路网中是比例最高的。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通车,牵引着包括南通在内的苏中、苏北融入苏南、接轨上海。

珠江口岸,内伶仃洋里,全长24公里、拥有90米超高桥面的深中通道建设已初具规模,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将成为“深莞惠”和“珠中江”城市群的直连通道,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因水而生的武汉,也因桥而兴。目前,武汉的长江大桥已达11座,桥对武汉的贡献有目共睹。据了解,长江左岸和长江右岸的城区所占全市的GDP分别为21%、26%,江南江北发展较为均衡。

作为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发展,巩固“大本营”地位。多年来,中交二航局先后承建了武汉客运港、武汉新港、军山大桥、阳逻大桥、二七大桥、武汉东风大道等一大批交通重点工程。

武汉同样也见证了中交二航局的转型升级之路。2017年12月,武汉第9座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大桥通车试运营。这是湖北省境内首次采用BOT+EPC模式建设的长江大桥,也是中交二航局从产业链向价值链的转化、“反哺”江城的精心之作。

穿山越隧、过江跨海。300多座“二航桥”能带动多少GDP?“行天下,为天下行。让世界更畅通、让城乡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变成实景是中交二航局的使命。”由瑞凯的回答简单干脆。

企业大事记

1950年中交二航局的前身——南京浦口码头抢修委员会成立。

1984年在深圳蛇口,以招投标方式承建了五湾突堤码头,实现市场领域的第一次突破。

1988年正式确立“争科技领先,创管理一流”的企业精神。

1991年以承建黄石长江大桥为契机,高起点进军特大型桥梁施工领域,实现了业务产品的第一次跨越。

2002年参建的江阴长江公路大桥被授予尤金·菲戈金奖,这是我国首次荣获国际桥梁大奖。

2005年以承建合武铁路为标志,成为首家进入铁路市场的路外企业。

2009年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014年中标沪苏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成功挺进铁路桥梁施工领域。

2015年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17年参建的世界首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装备、中国技术、中国管理建造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建成通车。

2018年启动“全面深化改革”。

2018年8月,总承包施工的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正式通车,这是马尔代夫第一座现代化桥梁。

2018年10月,参建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

2019年生产指挥中心投入运营,产信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

2022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试点企业。

2023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编辑:赵珊珊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