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志士重义,顾不上陪伴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儿女,一心扑在万里长江,驾驭长鲸巨轮,畅通繁忙航路,黄金水道千帆竞渡,他们是屹立在潮头浪尖的开路先锋。
汛期反枯,意志不枯,心头是人民群众,心中是家国情怀,始终奋战在长江“咽喉”,牢牢守住水深黄金线,保障进出江物资运输,他们是守护人间烟火气的无名英雄。
土质坚硬,实力更硬,他们全身心服务国家战略,向重大工程施工难关发起冲锋,用敢为人先的锐气、舍我其谁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志气向世人展现什么是施工劲旅、疏浚尖兵。
前路艰巨,初心如炬,赤诚镌刻江海上,丹心融进浪花中,他们就是为我国水运网络通江达海立下汗马功劳的“长鲸9”轮船员集体。坚守“大国重器”、辗转万里海疆,他们在江海之上写下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注脚。
坚守江海 大国重器鉴丹心
战滩斗汛,穿过大风和巨浪;耙泥浚深,一年要在水上工作200多天……这些或许还不算是最苦的,最苦的是想起心头的挂念和柔软。在一望无垠的水面上,夜里感知最清楚的是浪声、风声,甚至是滂沱的雨声。想起家中年迈的双亲、辛劳的妻子、年幼的儿女,泪水落下一行又一行,孤独长出一茬又一茬。
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饭碗”,30多名船员在这艘船上或许早就坚持不住了。让他们最终坚持下来的,是疏江浚海、守望安澜带给他们的价值追求。
耙吸式挖泥船“长鲸9”轮最大排水量近3.42万吨,舱容1.38万立方米,最大挖深可达55米,每天耙吸泥沙最高可达5万立方米,是打造大型船舶进港航道、维护长江航道水深的疏浚利器,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航道上运送的物资是千家万企的期盼,航道上的涉水工作者是万家灯火的牵挂。”“长鲸9”轮党支部书记、船长储厚洋深情地说,“做‘长鲸9’轮的船员,就肩负着畅通祖国江海,守护万千家庭的重任。”
人民交通为人民。在船员们看来,走上这艘船,就是为人民群众做事,就要能吃苦。
接新船,上百种新设备、系统就是头号难关。部分船员早在船舶建造期间,就入驻船厂,与建造团队下机舱、装设备,熟悉“长鲸9”轮基因,见证“长鲸9”轮出生。
机动船长范军铆在建造现场,严格把控船舶建造的每一个细节,见证了一块块钢板焊接成船的全过程,与“长鲸9”轮结下了不解之缘。2020年年初,“长鲸9”轮正处于设备联调阶段,但受疫情影响设备服务商不能到场。范军主动和服务商远程讨论,一起摸索、反复调试,认真采集和分析数据。经历一周连续奋战,船舶顺利运转。
2020年1月,“长鲸9”轮在广州龙穴岛交船。自此之后,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船员汇聚这方阵地,在三班运转管理模式中,在枯燥乏味且辛苦的生活中,一耙一耙、一米一米,为祖国的江河大海描绘经纬、刻画阡陌,鼓舞了繁忙舟楫的远航,点亮了万千船民的笑脸。
奔波万里江海,他们的奉献洒满了航程上的每一步。在船舶投入生产的1000多个日夜里,机舱人员在油气浓、温度高、声音大的环境下,全力确保船舶机械正常运行。疫情防控期间,电机员李辉坚守岗位,但家里的妻子晚上还要到学校辅导晚自习,他只能将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在休息的时间利用网络远程照看。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正是这份炽热,支持他们以船为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施工任务紧张时,大部分船员主动放弃休假、坚守岗位。储厚洋连续3个春节没有回家陪伴家人,大副聂裕雄已连续240天坚守在一线。
正是这份热爱,让他们坚定发扬长江航道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光荣传统。2022年,范军在面临长江口航道养护疏浚任务繁重和母亲患病住院艰难抉择情况下,向母亲解释清楚后继续坚守工作岗位,只能在工作之余利用手机关心母亲的病情。
坚守江海,一线奉献,浪花记下了船员的名字,汽笛讲述着他们的感人故事。他们是新时代交通人,是在潮头的“无名英雄”。
战枯保畅 守住水深黄金线
沧海横流,总有一种精神指引“长鲸9”轮紧急驰援,全力奔赴人民期盼的紧要关头。
2022年夏季,长江沿线多地高温且持续时间长,降水量较往年偏少,长江干线流量偏少约51%,长江水位平均偏低4.3米,多处水位达同期历史低值,出现“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
一直以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是长江主航道中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的航段,从南京新生圩到太仓浏河口总长达306公里,由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负责养护疏浚。
“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深水航道承担长江全线70%货物运量,年运量达16亿吨以上。船上运送的是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物资,战枯保畅意义重大。我们必须要守住12.5米水深,守住黄金线,守住生命线!”储厚洋坚定地说。
庄严承诺背后是万钧重担。
“汛期反枯”导致长江水流变缓、潮汐影响显著,“长鲸9”轮施工时的避让风险和复杂性大大增加。同时,时间利用率要求进一步提高,船舶设备维护保养要求更高,基本需要24小时运转作业。
船员们还经历了酷暑难当的三伏天,高温预警不断。“长鲸9”轮机舱温度在50℃左右,甲板上腾起滚滚热浪,正午时分温度高达70℃。在常规检修和突击抢修中,轮机人员要全副武装戴上安全帽,身穿长袖长裤的工作服,脚蹬“大头鞋”,每次穿戴好已经汗湿全身。
虽然考验重重,但丝毫不能让战枯保畅的决心退缩一分。
“每个班4小时,我们全程盯着施工通航环境、注意手里的每个操作细节,有时候一个班次下来,眼睛止不住酸疼流泪,驾驶员嗓子都哑了,有时候紧张得满是手汗。”操耙手杨熙明朴实的话语正是全体船员的真切写照。
战枯保畅时间紧迫,清理泥舱喷嘴在这时也是一大“难”。泥舱横截面呈坡度很大的三角形,深度达16米。经过高温的烘烤,泥舱底部热、脏、闷、腥。船员们自制挂梯后,拿起工具、系好安全绳,下到舱底,一个喷嘴清理下来往往要半个小时,而这样的喷嘴足足有20多个。
急难险重,党员冲锋在前。
2022年9月,一次起耙上架作业中,控制耙中绞车及A字架的液压泵电机出现故障。轮机长谷园立即组织船舶党员突击队,迅速投入抢修作业中。此时的液压泵站间室温超过50℃,电机周边的作业空间狭小,新的电机又重达1.1吨,需经过一定距离转移至液压泵站间。谷园带领船员选择大吊机、小吊机并用,将新电机顺利调运至液压泵舱间;采用在顶部焊接吊点,几个人手拉葫芦接力吊装。经过连续3天高温下的奋战,电机拆换工作顺利完成,耙管操控恢复正常。
不仅如此,党员还带领全体船员趁着船在加油加水空档期,见缝插针开展设备检修工作,积极提升疏浚船作业效率。
拨开浓雾才见本领,穿越风浪方显本色。
奋战在长江“咽喉”——长江口深水航道上,“长鲸9”轮累计疏浚351万立方米,牢牢守住了航道水深“黄金线”,在汛期反枯的关键时刻为“一寸水深一寸金”的黄金水道效能发挥贡献了重要力量,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犁海耕波 重大工程见真章
交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作为我国航道建设的尖兵、“国家队”,近年来,尤其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长江航务管理局成为第三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以来,“长鲸9”轮全体船员强化长江航道人新时代新担当,踔厉奋发,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持续放大水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展现了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面貌。
在长三角重要枢纽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是构建国家级主枢纽港、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对推进连云港“一带一路”强支点和自贸区建设、服务保障临港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施工现场零散分布钙质结合物的黏土被业内视为先天施工劣势。困难却让见惯风雨的船员更加斗志昂扬。“长鲸9”轮坚持每日取样分析,实时关注耙头、高压冲水泵等机械设备状态,紧盯施工效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开展《提升耙头高压冲水压力 改善破土能力》课题研究。最终,成功攻克施工难关,有效提升了船舶施工效率,完成了全部疏浚施工任务。2022年9月,该工程正式投运,成为世界上在开敞海岸淤泥浅滩建设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航道。
丹心如水,绵延不绝。
在粤港澳大湾区,随着《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公布,60多个建设项目相继启动,这里正成为动能澎湃、气象万千的发展沃土。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建设队伍吹响冲锋号,“长鲸9”轮积极参与环大虎岛航道工程建设。2022年,工程建设完成后,环大虎岛航道成为连接珠江口、助力大湾区外贸货物出海的关键通道,为大湾区的蓬勃发展画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江下游深水航道,也见证着“长鲸9”轮全体船员的奋斗汗水。
2021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暴雨,流量增长至每秒6.08万立方米,干线部分水道出浅严重,航道维护形势严峻。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紧盯水情变化,果断决策调派“长鲸9”轮及时进驻长江下游12.5米深水航道养护疏浚现场,20天内就完成84万立方米疏浚量,有力保障长江下游航道畅通安全。
进驻长江口施工时,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总能在餐厅、房间、甲板和施工电脑前,看到一身橘黄色工作服的储厚洋和同事们讨论施工技术问题的场景。在船上,不管是白班,还是大夜班,只要在房间听到船舶、机器设备异常声音,他会第一时间赶到驾驶台询问情况,大家总是笑道船长老是犯“职业病”。
“制服上的肩章,是对我认可的证明,是要时刻维护、不能埋没的军功章。”储厚洋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星辰之下,江海之上。在长江口施工中,储厚洋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潜心研究改良疏浚设备,单月施工运转时间、疏浚土方量高于同类型工程船舶,创造了单月船舶施工运转时间约98%、单月最高疏浚土方量近120万立方米的好成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水上把舵22年,在储厚洋的带领下,“长鲸9”轮辗转连云港、舟山、厦门、广州、湛江、温州等地,完成多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全体船员正以胸怀“疏通中国江海”的大气魄,助力着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成为“整治河湖、疏江浚海”的领跑者,争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施工劲旅”。
截至目前,“长鲸9”轮累计施工近2万小时,施工土方2500万立方米。
长风破浪 厉兵秣马锻实力
奔涌的江水追逐大海,奋进的船员追求价值。在这片流动国土,在这片水上阵地,他们在风雨中壮筋骨、长才干,在江海上彰显“大国重器”风采。
“长鲸9”轮除了具有装舱、卸泥、艏喷、艏吹等常规疏浚功能外,还拥有智慧“大脑”——疏浚集成控制系统、浚测一体化系统等自动化疏浚控制系统,具有一键疏浚、完全独立测量、高精度疏浚等先进功能。
船员们苦练、巧练本领,不断提升与“长鲸9”轮的契合度。
在谷园的眼里,设备也有生命、有情感。在“长鲸9”轮,他将技术积淀和专业智慧发挥到极致。“我们深入挖掘船舶设备潜力,坚持施工、生产、创效的主战场不动摇,坚持以最佳施工效果为目标,不断拓宽思路,优化施工方案,实现船舶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双赢局面。”谷园说。
“长鲸9”轮是国内首艘双速自航耙吸挖泥船,谷园刻苦钻研全船设备的技术资料,总结出一套符合该轮设备特点的运行模式。船舶停泊期间,采取4台主发电机继续使用重油循环,最大程度地节省轻柴油消耗,还通过改造升级燃油管路,消除系统潜在隐患和危险。
如今,船员驾驶“长鲸9”轮,不仅能承担长江下游12.5米深水航道维护疏浚保畅任务,还能兼顾长江口、沿海港口及近海疏浚作业,作业土质涵盖泥粉砂、中细砂、中粗砂、粘土等。同时,兼具挖泥装舱,泥门卸泥、艏吹/艏喷、装驳等多种疏浚功能;针对不同水域、不同土质和不同挖深的作业工况,通过疏浚系统的合理配置,可实现持续稳定的高浓度装舱。
“施工中,我们合理切换主推齿轮箱高、低速挡模式,达到了节能减排效果;还可借助免溢流装舱,避免泥浆对水域的污染,兼顾水域的生态保护。”范军说。
疏江浚海,更凭本领高强。
在改革创新中锐意进取,“长鲸9”轮船员积聚核心力量。
带水下泵耙吸船易造成水下吸口处冲刷,影响弯管密封,降低施工效率,且必须进坞修理,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及物力。面对此种情况,“长鲸9”轮群策群力,在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相关部门支持下共同研发出一款水下吸口维修阀箱。利用该设备能及时就地修理吸口,无需进坞修理,极大程度上降本增效。
敢闯敢干者善作善成,厉兵秣马带来的是专业水平的提升。“长鲸9”轮勇于挑战,自主解决3根直径78毫米重型故障钢丝绳更换、左耙头绞车液压压力不足等技术难题。
以敬业奉献为基础,精业笃行为保障,兢业至善为追求,竞业提能为方向,“长鲸9”轮通过“党建+”模式,持续打造“鲸业不息,九久为功”船舶党建文化品牌,开展道德讲堂、职工讲堂、新进员工座谈会、师徒结对、技术比武、岗位练兵、职工健身半小时、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人文关怀、技术帮助,有效提升船员业务技能水平,全面创建“五星船舶”,打造战斗力强、凝聚力强的航道队伍。
破浪的勇毅,源自强大的实力;火红的初心,注满奋斗的脉络。“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重整行装再出发,“长鲸9”轮船员将不忘初心、长风破浪,在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编辑:王肖丰
审核:金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