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黑科技”亮相河南省交通运输创新大会暨科技活动周

2023-05-24 17:32:3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讯记者周爱娟 钢渣在高速公路维修养护上代替玄武岩提高使用寿命、在高端混凝土结构(桥梁板)替代自然砂提高强度服役寿命延长20年以上,惠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成本每公里就能降低10%;“西安上禹佳盛的“声屏障”低碳环保,使用制作更方便造型多样化;北筑科技废料冷再生利用效果突出,中欧班列里成千上万的商品快速分装……5月24日,郑东新区龙子湖畔,一场科技值满满的交通运输系统盛会上,交通运输领域的高科技产品精彩亮相,引人瞩目。

5月24日至25日,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的“2023河南省交通运输创新大会暨科技活动周”在郑州举行。交通运输部有关部门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地市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人、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国内交通运输领域龙头企业高管,共聚一堂,大家从科技创新驱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出发,围绕打造枢纽经济先行区和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从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聚焦交通运输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为河南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活动举办期间,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与省通信管理局及通信运营企业、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郑州大学、华为、百度、阿里云等多家单位(企业)将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科技深度赋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累计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5项,其中结构层寿命逐层递增的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获特等奖,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技术等10项科研成果获一等奖。全省共建成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37个部省行业研发中心(实验室)。京港澳高速驻马店至信阳段成为国内首个智能管控类科技示范工程,三淅高速卢氏至寺湾段获评交通运输部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称号,周口至南阳高速“平原微丘区绿色公路科技示范工程”节约耕地3000余亩、标准煤3300余吨……

河南省深化“科交协同”,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在装备制造领域,宇通集团新能源客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氢能源燃料电池客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通全球首条开放道路5G无人驾驶公交线路;中铁装备集团研制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获得国际隧道领域最高奖项。在建设养护领域,万里交科集团研制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振动搅拌技术,广泛应用到雄安新区京德高速等重大工程,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远路业集团自主研制全自动沥青洒布车等多样化养护设备,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在工程设计领域,设研院建设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转化创新基地(原阳)”,实现桥梁装配式结构智能建造产业化。

按照发展计划,到2025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将突破关键共性技术10项以上,产出应用推广科技成果15项以上;打造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多方式、全流程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提供商;培育一流创新生态和平台体系。实施创新平台提升工程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工程,到2025年,新增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以上,厅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以上,培育行业科技创新人才10人以上、科技创新团队10个以上;打造数字交通网络和治理体系。组织开展省级数字交通试点工程建设,加强数字技术赋能行业治理,整合行业系统资源,构建交通运输“数据大脑”;构建低碳发展体系和绿色交通,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创新绿色货运模式。

本次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中心成立,河南省发布了一批交通运输科技成果,将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同时,在科技周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院士专家讲座、技术交流、科技成果推介、科普讲解大赛和科技成果展览等多场活动。

编辑:廖芊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