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2025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与交通安全发展创新大会”在广东清远举办。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公路学会、福建省高速公路学会联合主办,以“数智赋能・安全畅行・湾区引领”为核心,集结产业链核心企业技术成果,为各方搭建了探索未来公路交通数智化发展路径的良好平台。

大会以“思想破界”为起点,搭建起从战略到场景的立体化认知体系,为转型提供底层逻辑支撑。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王太结合《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与实践》提出,“公路数字化需平衡效率提升与安全底线,避免技术空转与资源浪费”。同时,他还结合多地公路数字化试点案例,拆解如何通过需求导向规划技术路径、以安全标准规范建设流程,既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路网运营效率、出行服务质量,又筑牢交通安全防线,确保技术落地能真正解决行业痛点、创造实际价值。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IT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笑京在《新一代智能交通的发展与挑战》的演讲中深度剖析单点技术突破的局限性,明确提出“智能交通的突破不在于单点技术叠加,而在于跨领域技术融合与标准协同”的核心观点。同时,他还将进一步阐释车路协同、AI 算法、大数据等技术如何打破领域壁垒实现深度融合,以及统一技术标准、数据接口规范对打通智能交通全链条的关键作用,为破解行业“信息孤岛”“技术碎片化”难题、推动新一代智能交通规模化落地提供方向指引。
交通部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陈琨则在《关于交通基础设施数智化升级的思考》中,创新性地把交通基础设施数智化定义为 “全链条价值重构”,指出数智化升级不应局限于局部环节改造,而需深度渗透到交通基建的设计、建设、运维全周期。福建省高速公路学会副理事长王辉在《福建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中聚焦福建多山、地形复杂造成的高速运维难题,详细介绍当地针对性打造的“全域感知+应急联动”模式——既会拆解全域感知系统通过部署智能设备,实现对山区高速路况、气象、车辆动态全方位实时监测的具体路径,也会阐述应急联动机制如何打破数据与执行的隔阂,让监测信息高效转化为救援、疏导行动,为相似地形区域的高速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企业代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在《《多源数据融合驱动交通安全事件的检测服务--基于无线信令&视联网AI技术》中分享了无线信令技术与视联网 AI 技术的协同应用逻辑:一方面,通过无线信令技术实时捕捉车辆轨迹、流量变化等动态数据,构建交通运行的 “动态画像”;另一方面,依托视联网 AI 技术实现对路面异常状况的可视化识别与智能分析,可精准定位事故、拥堵、抛洒物等安全事件。
从战略层面的路径指引、到技术层面的方案拆解、再到区域层面的实践分享,大会全方位覆盖交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需求,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方向与落地参考。
编辑:李旭雅
责编:李旭雅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