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数字创新大会“人工智能驱动交通基础设施数智转型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信专委”)主办,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共同探讨AI如何让我国交通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会议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徐志远主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原副主任林榕出席了本次会议。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利代表信专委秘书处支撑单位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在致辞中强调了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战略价值。他提出,未来应重点通过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夯实算力数据模型基础、构建安全协同的产业生态三大核心路径,系统性推进行业数智化转型,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此外,会上发布了由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编著的《2024年全国干线公路交通情况报告》。报告依托全国干线公路自动化交通调查站与高速公路ETC门架交调站的检测数据,初步构建了公路交通高质量数据集,以此为基础全景呈现了2024年全国干线公路交通运行图景。

主题演讲:前沿探索与实践分享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来自业界一线的专家分享了宝贵经验: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部长周宏分享了《江苏交控人工智能思考与探索》,系统阐述了其交通行业大模型研发应用体系的构建愿景,并重点展示了在行业级数据集构建与可信流通、多模态融合与行业知识增强、交通行业场景化领域模型构建、基于大模型的多业务域智能体构建四个关键领域取得的突破。

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数智官齐志刚以《智驱未来-龙江交投大模型和自动驾驶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介绍了其独具特色的私域大模型架构——“三位一体”(云边端协同架构 + 垂直知识库 + 低代码开发),并分享了AI在多个业务场景的落地应用及富有地域特色的自动驾驶创新实践。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工王钟文进行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泥石流预报预警方法探索》的演讲,展示了将AI技术与地质工程深度融合的成果,通过构建降雨驱动至泥石流堆积的全过程模型,实现了对泥石流灾害演进过程的模拟与预警,彰显了科技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温度。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业运营主管刘新聚焦于《AI护航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与数据安全》,探讨了如何利用AI大模型技术构建安全智能体应用,实现数据的精准分类分级与风险快速定位,为高速公路行业的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驾护航。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宏君在《AI赋能高速公路安全防护智能升级》的演讲中,介绍了依托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及AI技术在提升高速公路主动安全防控能力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圆桌沙龙:聚焦人工智能、数智转型
圆桌沙龙环节,主持人邀请了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规划处副处长石光、江西省智慧交通运输事务中心副主任王胜华、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徐志斌、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张虎、浙江之江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汤厚骏等五位专家,围绕如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核心驱动作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驱动交通基础设施数智转型展开讨论。

五位专家分别介绍了本省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运行模式和面临的问题,分享了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和智能体的思路,提出了需要部级层面支持和开展的工作。圆桌讨论不仅交流了经验,更凝聚了共识,清晰地勾勒出人工智能驱动交通基础设施数智转型从“积极探索”走向“系统深化”的行动路线图,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智慧动能。
会议展望:携手并肩、持续探索
会议尾声,徐志远提出“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凭借资源整合与场景泛化能力好、复杂建模与自主适配功能强等优势,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活力和变革动力。数智转型非一日之功,需要全行业同仁携手并肩,持续探索。”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十余个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大型交通企业的60余位领导与专家参会,为行业数智化发展搭建了交流展示平台。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的深入推进,AI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正在加速从单点尝试走向系统化布局,将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注入新动能。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