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是否想过,有这样一群人,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雨交加,为城市道路“问诊把脉”。
他们用各种设备探寻着城市道路下一处处塌陷深洞,以技术之利剑刺穿隐患与不安;他们在黑夜奔波,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害现场,守护交通安全前行之路。
他们就是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简称中路检测公司)城市道路空洞检测团队。成立几年来,该团队凭借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交通运输行业从事城市道路塌陷检测、评估事业的先行者,用心用情保障人民出行安全。
道路塌陷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安全
最近几年,城市道路塌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6年8月1日晚,河南省郑州市中原路发生路面塌陷,多名路人坠落。救援指挥部确认,事发时共有3人坠入塌坑,其中2人被救起、1人坠落后失踪。
2020年1月13日17时,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南大街红十字医院公交站,一辆公交车进站上下乘客时路面突然塌陷,致使公交车和车站部分人员坠入塌陷坑内,造成10人遇难、17人受伤。
好好的道路为什么会出现塌陷?又为何在最近几年集中出现这种情况?城市道路空洞检测团队负责人薄占顺解释说,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推进城市化建设。地下管网运行30多年后,很容易出现老化破损,供水或雨污水管道渗漏后侵蚀路基,造成空洞。加上地下工程施工增多及车流量与日俱增导致路面荷载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塌陷事故。
防患于未然,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检测国家队,中路检测公司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在公司成立不久,就组建了城市道路空洞检测团队。团队组建之初,道路塌陷检测还是一个新兴领域。薄占顺说,当时,团队内缺少经验丰富的人员和专业化的设备,大家都在探索,甚至整个行业都在探索。一些管理部门对于塌陷检测的认识也不足,要耗费大量精力去解释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起初,项目实施工作效率较低,一个项目从进场到结束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现在,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完善人才梯队、提升装备性能等手段,已经可以做到多个项目同步实施,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供全流程一体化解决方案
“经常有人跟我说,你们的工作就是拿着设备检测道路空洞,工作应该不难。每次有人问我,我都会反复耐心解释一遍。”城市道路空洞检测团队技术负责人王成亮举例说,现在大家生重病都爱来北京大医院治疗,其实我们知道现在医院的医疗设备,比如CT或核磁共振设备,基本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大部分医院设备都差不多,但是诊断医生是不一样的。北京的医生经验丰富,能很快找到病因,给出合理治疗方案。
道路塌陷检测工作也是如此,检测设备只是检测的手段,物探结果具有多解性,优秀的团队会通过数据处理、原因分析、复核验证等对检测结果作出综合全面评价分析。使用设备检测只是完成了其中最简单的一小步,检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例如数据处理分析、成果复核验证、原因分析和处治修复等,而这些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完善的多专业技术人员相互协作才能实现。
经过多年发展,城市道路空洞检测团队依托国家道路及桥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这两个国家级平台,已经搭建起以高级职称为主的专业团队,配置了一批高精尖专业设备,并构建了多维度、多方法的检测监测技术体系,打造了道路塌陷智慧预警信息平台。
高素质团队、专业化设备,让这支队伍在重大挑战面前有了底气。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全球瞩目。城市道路空洞检测团队连续奋战200余天,出春、历夏、入秋,日夜轮转,晚上带着雷达检测,白天加紧处理数据。凌晨的大街上,是他们忙碌的身影,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接受检阅时,他们热泪盈眶。由于排查保障工作成绩突出,团队集体获得由阅兵服务保障指挥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2021年5月,梅雨时节的富春江畔格外美丽。为响应杭州市相关部门号召,城市道路空洞检测团队对杭州市包含亚运会场馆周边道路的多个城区,同时开展塌陷检测工作。烟雨蒙蒙,令外业检测工作断断续续。白天,他们长期暴露在烈日下,肩膀和双臂晒伤一轮又一轮;夜间,他们像猎鹰一样,用犀利的专业装备,“捕捉”地下空洞。无数个不眠的雨夜,无数次街头穿梭,三维雷达检测车车身发出的闪烁灯光,映射在湿漉漉的路面上,和街灯交相呼应,为这群交通人加油鼓劲。
2022年年初,北京迎来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道路空洞检测团队光荣地成为奥运专用道路的安全保障队伍。当时正值新春佳节,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这一次保障任务让他们知道,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单位和个人,更代表了面对世界的中国面貌。当看到烟花在空中绽放时,他们激动而自豪,不负此时,与奥运为舞,携手向未来。
数不清的故事,道不完的辛苦,言不尽的感动,他们将每一项重任担在肩上,竭尽所能高质量完成任务。
带着情怀工作带着热爱生活
“有一次出差刚回来,5岁的儿子刚见到我就给我说,在他幼儿园附近的公交站有一个空洞,要带我一起去看看。”王成亮说,他很好奇,为什么小孩子关注到了地下空洞,还能想到塌陷。他向家人询问后才知道,2020年春节期间自己和团队其他同事在西宁开展道路塌陷隐患志愿排查期间,儿子因为想念自己,经常和家人一起关注西宁市公交车站道路塌陷的救援新闻,自己也曾经跟他讲过类似的事情。这件事给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儿子幼小的年纪并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道路塌陷,但是他也知道,路面如果塌陷,很有可能带来生离死别。后来,王成亮跟孩子去了这个公交站,检查一番后,的确发现在公交站站牌的电线杆周边存在空洞病害,并及时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在城市道路空洞检测团队,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职业习惯。团队成员李文瑞在去广州市检测路段的途中,发现一段路有异常,虽然不在检测范围内,他还是拿出了设备做了排查检测,并将病害隐患及时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在我们团队工作,大家都有一种情怀。塌陷事故带来的代价太沉重了,发现问题不去看看,每个人都会担心,甚至有一种愧疚感。”薄占顺告诉记者。
带着情怀工作,每个人都精神饱满。记者了解到,城市道路空洞检测团队虽然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团队成员数量却在增加,而没有离职人员。
李文瑞从他的视角道出了背后的原因:“最近我在看一本书,稻盛和夫的《干法》。里面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有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才能长期坚持艰苦的工作,一以贯之,无怨无悔’。这句话说的就是我们的状态。”
考虑到大家经常“5+2”“白+黑”的工作模式,平时压力比较大,因此,薄占顺在团队内积极倡导人性化管理,在保持饱满的工作状态的同时,也会组织团建及家庭慰问活动,让大家都能有团队的归属感和家庭的幸福感。
“加班之后,不用我们提,领导会结合工作和个人情况安排调休。而且,我们团队一直倡导‘要兼顾工作和家庭’的理念,若家庭都照顾不了,工作很难可持续高质量完成。”李文瑞说。
就是这样一支团队,用心用情守护我们脚下的每一条道路。他们的每一步脚印,都深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的每一次发光,都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他们的每一次逆行,都在践行着交通人的使命。
编辑:杨雷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