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驾校办成让人快乐和值得回味的地方

2023-09-05 10:56:0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卞广春 -标准+

每逢寒暑假,驾校便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许多大学生将练车视为假期“必修课”,可真正迈进驾校的大门,现实并非预期的美好:除了面对风吹日晒,有时还要承受一些心理打击——教练的“狂风暴雨”式教学。在暑假学车的大学生回想起教练的“毒舌”,不少人心有余悸。一些年轻人发问:“考驾照一定要花钱挨骂吗?”

跟驾校教练练过车的人,不少挨过骂或者目睹过挨骂。驾校教练不尊重学员,出口成“脏”屡见不鲜,甚至有猥亵女学员的丑闻见诸媒体。因为练车时间不长,学员之间大多互不相识,难以形成群体优势,个体学员也都习惯于默默忍受,不到万不得已,从不敢与教练较真。

因此,当大学生想要“整顿”驾校,发出“考驾照一定要花钱挨骂吗”的灵魂拷问时,大多数过来人虽然感同身受,却也深感无奈。

跟驾校教练练车,是获得驾驶证最常见也最普遍的途径。在学员看来,驾校的组织形式是松散的、模糊的、很少接触,驾校教练才是真实的、具象的、最常接近又不可回避的,即除了理论考试外,学员取得驾驶证的所有事务,均由教练全程处理和陪同。这注定了学员不敢轻举妄动,对驾校教练流露出丝毫抵触情绪。

重要的是,考试过程如道道关卡,学员通不过,大都是学员的学习态度、领悟能力和驾驶技巧有问题,而驾校教练很少有问题,也很难有机会向驾校申请更换教练。在此情形下,很多人放下尊严、忍辱负重,希望教练把所有的考试秘诀都毫无保留地告诉自己,以便在最短时间内拿到驾驶证。

大学生把自己摆到消费者的位置,审视学习驾驶的过程,与驾校和教练较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也符合新时代青年的气质,其精神可贵可敬。

学习驾驶技术,是一次身份平等、权利和义务明确的合作过程。驾校教练出口成“脏”、自以为是的教学态度,让学员“花钱还挨骂”,所有问题让学员扛,实际上是没摆正自身位置。

要“整顿”驾校,看似挑战不可能,实则是很有可能。一方面,驾校传统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学员花钱学驾驶技术,驾校应明确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公开学员学习驾驶技术的过程,并通过现代技术、电脑模拟操作等,让学员在规定时长掌握相应技术。另一方面,驾校应理顺与教练、与学员的关系。学员交费给驾校,驾校对学员负责,学员与驾校有平等对话资格,有权利申请更换教练,驾校也应要求教练文明教学。

事实上,根据公安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只要符合要求,机动车驾驶证申请人可以不经过驾校,申请考领机动车驾驶证。驾校及教练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假以时日,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与其被动改革,不如主动提升,尽快完善相关规则、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学员的消费者待遇,让教练有话好好说,把驾校办成让人快乐和值得回味的地方。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