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 四川路桥盛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出发,沿连绵的盘山路蜿蜒行进,转过大大小小近百处陡坡急弯……颠簸了4个多小时山路的尽头,就是阿布洛哈村。
再一次站在这片土地上,赵静感到非常踏实,也很有力量。不仅是因为他作为阿布洛哈村道一线指挥带领团队所创造的奇迹,更是因为这条仅仅3.8公里的通村公路所激发出小山村内在的强大生命力。
有担当敢拍板
第一次走进阿布洛哈村,时任四川路桥盛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盛通公司)凉山片区负责人的赵静翻越了垂直落差近2000米的大山,徒步攀爬了5个小时的羊肠山路。尽管已经有所预期,村中的贫困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土房、窝棚,衣衫褴褛的老人,满脸污垢的孩童……
“他们望向我们的眼神是木讷的,呆滞的。”悲悯心与责任感同时在他心中涌动,“尽快把这条路修通,让这里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绝壁上施工,件件都是难事,场场都是硬仗。即便只是短短3.8公里的通村公路,困难却层出不穷。
从2019年6月底到11月底的5个月时间里,项目先后遭遇了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仅仅推进了不足2公里,剩下的1.5公里悬崖绝壁路怎么也推进不了。
关键时刻,赵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直升机吊运设备至峡谷对岸,开辟多个作业面。令赵静吃惊的是,连他自己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的想法,在四川省及凉山州各级部门紧急协调下,很快成为现实。这也再一次让赵静感受到了党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决心。
调运飞机看似简单,实则是十分复杂的程序。赵静心里有一本账,每一笔都算得清清楚楚:飞机过来停在哪里,设备怎么吊装,飞机要如何加油,航油怎么运输过来……那段时间,他忙得不可开交。
2019年11月29日,大型直升机米—26成功在布拖县着陆,克服风雪天气,4天时间成功吊运10余台设备。
问题接踵而至。在距离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到2019年将实现全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仅有半个月时,项目建设仍面临恶劣地质条件带来的严峻考验,现场的两台挖掘机也被落石砸毁。
还有半个月时间,如何兑现承诺?彼时,项目现场的管理人员、专家教授很多,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搞个峡谷摆渡车,让老百姓先通行。”赵静再一次打破了僵局。他顶住各方压力,通过多种方式佐证其合理性,说服了所有人。
履职尽责,需要敢于负责。赵静提出了他认为最好的方案,也做好了承担风险的准备。“既然让我做总负责,就是我的事,我就要勇敢提出来。如果错了我来承担,包括撤职都可以。”
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实干的态度和果敢的作风。“有担当,敢拍板”是项目团队成员对赵静的普遍印象。调运飞机如此,提出“硬化路+摆渡车”永临结合的方案也是如此。
2019年12月28日,“阿布洛哈峡谷摆渡车”如期架设完成,赵静带领突击队员们仅用短短16天便在峡谷中成功架设出一条长440米的缆车道,打通了村民的出行通道。
由接棒人到交棒人
什么是感动交通?
2020年4月30日,赵静荣获“2020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称号。在他心中,感动交通,就是作为交通人,不论是在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中,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信念。
获得这个荣誉,对赵静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不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团队的高度认可。“成绩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如果不是阿布洛哈项目一线战友和我在高山峡谷中发奋鏖战300余个日夜,我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他始终为身在四川路桥这支繁衍发展了70年的“铁军”队伍感到骄傲。
与艰辛的筑路过程相比,更让赵静动容的是——项目团队协力同心、攻坚克难的拼劲与干劲。驻场的一年多时间,施工人员住在帐篷中,无暇顾及简陋的居住环境,最忙的时候每天也只能睡三到四个小时。
赵静记得,项目紧要关头,200余人的施工团队全部驻扎现场,连续3个月没有人请假。每个人都牵挂着自己的小家,但更懂得为国之大家。“(我们)都没想过回家,顾不上想,想的是不干完就不回家。”而他自己最长的一次是4个月没回过家。
曾经不止一个人问过赵静,3.8公里,每公里造价几千万元,就为了修一条山村公路,值吗?他的回答是:这笔经济账不管怎么算都是亏的,但是将它放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下,它值得。
“在我们国家,没有人会拿亏和赚来衡量脱贫攻坚,因为没有任何利益比人民的利益更重要,这就是我作为一名中国交通建设者最感动、最自豪的。”赵静说。
一心为民是阿布洛哈通村公路建设的初心所在,而其中所彰显的“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勇于胜利”的路桥精神,也被重新定义为阿布洛哈精神。
对大部分项目团队成员来说,阿布洛哈通村公路项目是职业生涯中难度最大、工期最紧的一个。阿布洛哈的历练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使命感,也提升了他们吃苦耐劳的韧性。
“现在我们在其他地方干项目,会说这个项目有多难,还能难过阿布洛哈吗?”赵静说,阿布洛哈精神时刻激励着他们,再苦再难都能扛过去。
如今,赵静从一线项目施工现场转到市场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上,工作重心转移,但交通人的角色不变,初心和使命也不变。从“接棒人”逐渐转变为“交棒人”,他希望将阿布洛哈精神传承到青年职工当中,引领广大青年争做新时代交通新青年。
听完赵静对于当年修路时的艰难坎坷以及路桥人愈挫愈勇的奋进故事,盛通公司团委负责人陶孝森说,阿布洛哈最后一公里,于路桥人而言,是无畏无悔、使命必达。新一代的交通人,更要继承前辈精神,忘我付出、甘当路石,展现青年风采。
“是交通建设造就了我们”
在阿布洛哈,赵静获得了最直接的成就感,也让他与村子、村民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两年多来,尽管工作繁忙,赵静每年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到村里来看看。“修这条路是为了老百姓,每次来看到他们生活又有新的变化,很欣喜。”
村民阿达么有杂对此深有体会。路修好后,他们一家人从破烂的土坯房,搬进了崭新的二层小楼。政府帮助购买了床、沙发、电视、洗衣机等,特别是免费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热水,这真是以前做梦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阿达么有杂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将孩子抚养成人,“像他们(赵静及项目团队成员)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紧邻村西的阿布洛哈历史展览馆,两栋建设中的二层小楼已经初现雏形。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告诉记者,这两栋楼房建成后将成为村中第一家酒店。不仅如此,村里还谋划着种植脐橙、芒果、青花椒等。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个小山村正在努力实现更多可能。
无数交通建设者们投身于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为更多落后地区创造着这种可能。去的时候一片荒芜,走的时候留下一片繁华——是对他们的生动写照。
赵静更是如此。自2015年起,他常年扎根于凉山州17个县市,全面负责美姑、金阳、布拖等地区的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脱贫攻坚路500公里以上。近10年来,赵静亲自参与大凉山地区交通面貌的巨大改善,也亲眼见证广大乡村因路而兴、因路更美。
未来一段时间,赵静的规划简单而清晰——保质保量推进在建高速公路,争取早日实现凉山州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赵静很感谢这个时代,让他有幸见证巴蜀大地的交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并能在此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与其说是交通人为交通建设作奉献,不如说,是交通建设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赵静说。
从阿布洛哈村返回西昌的必经之路,也是赵静在凉山修的第一条公路。夕阳余晖映照,山间的沥青路熠熠闪亮,平坦而整洁,窗外的风景一幅幅掠过,那是熟悉的山川、河流、村庄,他都曾走过。
将青春奉献绵延群山,让心血汗水洒向条条江河,这是赵静的过去,也将是他的未来。
阿布洛哈精神,澎湃不息!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