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迈向零排放交通论坛2023——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年度会议”在北京举办,会议由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主办,来自交通运输、能源、环境等领域的专家,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国际智库和相关企业的代表参会。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表示,“双碳”目标提出三年来,我国构建制定了“1+N”政策体系,在推进减污降碳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阻碍交通运输迈向零排放的因素和挑战仍然存在,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王毅认为,需要有效地分享中国的经验,并积极参与共同行动,才能创造一个共同的、近零排放的可持续未来。
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作了题为“新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思考”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应为乘用车和商用车制定差异化目标并进行差异化施策,我国交通运输实现全面电动化的时间可因车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需要考虑如何融合管理部门、土地、电网、停车等多个因素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商用车新能源积分政策对促进商用车技术进步、原型车开发及应用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应尽快推出积分政策,促进商用车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
会上,《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系列之《中国商用车零排放转型发展研究》报告发布。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安锋介绍,此份报告从政策标准演变、技术路径、经济成本核算、基础设施发展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商用车零排放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为商用车零排放发展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旨在推进商用车领域碳减排的进程。
中重型卡车是未来我国公路运输,也是整个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围绕“中重型卡车脱碳进程与难点”这一议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室主任吴睿、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项目经理秦兰芝、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中心副主任王聘玺,分别从商用车零排放转型的顶层设计与路径、商用车应用场景电动化评估、特大城市物流体系零碳化发展形势与氢能转型实践等方面作了主题发言。
编辑:刘文超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