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铁路运输动力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辖区内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湘黔线)穿境而过,运行里程30.3公里,设有高铁邵阳北站、石泉火车站两个车站。近年来,新邵县加强领导,压实责任,不断完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制,加强群防护路队伍建设,加大沿线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创新爱路护路宣传形式,守护辖区“钢铁动脉”安全,筑牢织密铁路安全环境“防护网”。
制度为基 稳步推进整治
新邵县境内拥有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湘黔线),其中沪昆高铁途经潭溪、坪上两个乡镇12个村,运行总里程20.7公里,设有沪昆高铁邵阳北站;沪昆铁路(湘黔线)途径坪上镇6个村,运行总里程9.6公里,设立石泉火车站,以货运为主。
新邵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铁路沿线安全工作,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确保铁路沿线安全。县里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交通、公安、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应急、气象和沿线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铁路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县、镇、村护路联防网络,形成地方为主、铁路部门参与的长效机制。县委书记、县长亲自部署调度,分管副县长“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小结”,及时调度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多次专题研究全县铁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下发《新邵县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责任主体、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建立铁路环境整治信息快速反馈共享机制,将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乡镇和责任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形成“县政府牵头、相关单位配合、属地乡镇落实”的良好格局。
积极推行“双段长”制,强化铁路护路联防联控。县、乡、村三级均在显眼位置树立“双段长”公示牌,明确管护里程及职责明确,公示牌更新及时,建立二、三级“双段长”微信群,群内氛围活跃,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巡查照片、隐患排查、整改情况通过微信群进行互动。组织召开“双段长”联席会议3次,专题研究会议2次,现场办公会3次,村(社区)基层段长专题培训会2次,各村(社区)为民办事场所摆放有《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指南》和《湖南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2023年,该县共收到交办的铁路外部环境整治共两批55处,截至目前均已全部整改到位,无反弹现象。
同时,强化督查督导,问题处理快速有效。县委书记、县长亲临现场指导,分管副县长、督查部门领导多次带队到整改现场进行现场办公、现场调度和现场督查,部门协调到位,主体责任明确,整改落实迅速。
强化整治 力保一方平安
为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新邵县及时组织专门人员邀请铁路部门对每一处隐患进行现场确认、深入摸排,建立整改台账,按照整治的难易程度,倒排时间,挂图督战,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整改落实到位。
完善路地部门协调机制,在每处隐患整改之前,都提前联系邀请铁路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做到确保按行业治理技术要求达标、确保不损害地方群众权益、确保隐患消除不反弹。对涉及到周边市县的隐患消除任务,及时与周边市县整治办协商沟通,联合开展整治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跨县域、跨地域矛盾。
全力配合铁路部门开展铁路红线内安全隐患整治。镇、村两级全力配合铁路部门红线内整治的矛盾调处工作,在铁路部门开展红线内整治时做到“矛盾第一时间化解,问题第一时间调处”。同时,严格落实“双段长制”,确保发现的安全隐患均能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均能及时排除,得到了娄底工务段、怀化房建公寓段、长沙高铁工务段、长沙供电段等充分肯定。
在安全隐患整治整改过程中,注重销号“以点及面”。在对第一批隐患进行“回头看”时,随机抽取坪上镇合心村“K1289+910”和“K1290+730”两路段隐患整治情况,在实际核查过程中,已对“K1289+910——K1290+730”路段的所有屋面彩钢瓦进行了全部加固处理,真正实现了“发现一个点,处理一个片”的工作成效,为铁路环境综合整治奠定良好基础。近年来,累计投入到隐患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已超千万元。
落实长效机制,防止整治反弹。路地双方将整治工作与相关工作融合,针对铁路沿线农村违法堆放、违规搭建容易反弹的实际情况,在整治工作中,将该项工作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国土整治清理等工作有机融合,整章建制。同时,建立联合检查长效机制,组织交通、执法大队、应急管理、公安、属地乡镇等相关单位,每个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联合检查,对发现隐患明确责任单位,明确整改时限,明确技术要求,确保铁路沿线环境安全。
立标打样 助力乡村振兴
在开展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中,新邵县注重民生保障,把整治工作和乡村振兴、移民后扶紧密结合,立标打样,提质升级。
在沪昆高铁邵阳北站所在村坪上镇东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累计投入资金150万元,对铁路周边违规搭建的养殖棚、外部环境卫生、生产生活条件进行改造提升。拆除铁路沿线村民违规搭建的养殖棚60余处,并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重建工作,深受百姓肯定。同时,对打样点内的80余亩闲置土地进行翻耕平整,统一采用水泥砖进行区域划分,设置便道,无偿给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农户提供蔬菜种植地块,让搬迁户住得安心、生活舒心。
在沪昆高铁坪上段筱筀村,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围绕“迎老乡、建家乡”的思路,充分发挥在外乡贤“回报家乡”的桑梓情怀,筹集资金600余万元对“颜氏宗祠”和七十年代“红星大会场”进行翻修,如今古色古香的“颜氏宗祠”和“红星大会场”矗立村里。在铁地部门支持下,该村对高铁建设遗留下来的杂乱建筑垃圾,进行统一清理平整,对临时便道进行维修硬化,对两边的空余土地进行统一围挡并种植花草,从资江河到大乘山隧道,全长1.068公里,打造高铁新邵段秀美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加强村民自治,完善村规民约,实现人居环境卫生全面提升。走进筱筀村,整洁的道路、统一的围挡、圈养的鸡鸭,统一摆放的垃圾桶,让人耳目一新,当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编辑:李宁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