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物流大循环 助推统一大市场

2024-01-10 09:57:41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杨勇 -标准+

现代物流是经济的动脉系统,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但我国物流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亟需打通综合交通堵点、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健全国内统一大市场,进一步扩展市场空间,降低经营成本。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的汇报,明确了基础性制度建设、重点领域改革、破除各种障碍等方面的重点工作。这为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送来了东风,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迎三方面机遇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能够深度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与现代物流体系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特征及需求高度契合。

全国统一大市场将促进高水平开放,加速国际物流互联互通。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逐步健全,国际间壁垒逐步破除,2022年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2017年的93项降到31项,资源要素在国际国内之间流通更加自由、高效。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国际物流规模庞大。2023年1至11月,我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约46亿吨。未来,健全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将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进而带动物流全球网络延申、覆盖加密。

全国统一大市场将促进城乡协调,加速城乡物流双向流通。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健全,逐步打开了城乡之间的封闭小市场、内部小循环,改变了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形成全国范围内城乡双向流动的大循环。伴随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和促进农村消费,物流体系也加速下沉。202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320亿件,累计建成1267个县级公共寄递配送中心、28.9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和19万个村邮站,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未来,健全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提升城市商业能级、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打造更多智慧便民的消费场景,引领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将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加速智慧物流应用普及。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健全,推动了数据要素价值化,加速了数字经济的普及。目前,全国5G基站总数达273.3万个,占全球60%以上,已经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加快生成我国新型基础设施、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发展新优势,也为物流业的智慧化转型提供了方向。未来,健全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打破数据要素市场的方式壁垒、区域壁垒,推动政企数据共享共治,加速形成全过程、全场景、全时域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

实现三链融合注入新活力

现代物流体系是国内统一大市场运行的底盘。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亟需加快推动现代物流由大变强,着力打通国际间、区域间、城乡间、方式间、产业间的物流循环。

一是要强化跨境互联互通。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制度规则“软联通”并重并举,建设完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两沿十廊”国际物流大通道,深入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先行先试,加快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二是要构建区域物流通道。立足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快建设《“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四横五纵”国内物流大通道,重点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打造一批设施联通紧密、运输结构合理、产业联动深入、区域协同高效的区域物流通道。

三是要完善城乡网络体系。高质量实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加大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培育力度,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低碳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

四是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高质量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以铁路与海运衔接为重点,推动建立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规则协调和互认机制,深入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探索推进国际铁路联运运单、多式联运单证物权化。

五是要依托枢纽补链强链。加大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建设一批标杆枢纽项目,加大枢纽对资源要素和关联产业的吸引力和承接力,实现运输链、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注入新动力。

(作者系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物流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编辑:李宁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