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立刚 崔西奎 :闭上眼都是沂蒙的弯儿和坎儿

2024-01-23 15:27:48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娄强 -标准+

院子里是一畦窖白菜和一畦窖萝卜;屋子里炉火烧得通红,一盘自制的咸萝卜和辣白菜端上了桌……天气预报当天最低气温是零下11摄氏度,可到深山中就成了零下15摄氏度,城里的一场小雨,到这里就成了漫山飘雪。这里是沂蒙地区海拔最高的公路站——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公路管理局野店公路站。隆冬时节,天黑得特别早,站长季立刚和同事崔西奎简单吃完饭,就要到公路上抛洒融雪剂并排除险情。多年来,他们一直坚守在基层公路站。

即便在全山东省,蒙阴县公路管理局野店公路站也是最特殊的公路站。蒙山山脉与岱崮地貌在这一带交会,公路站管理着231省道和234省道,总长度达56公里。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在山崮之间蜿蜒起伏,没有一段超过2公里长度的直路。

这处山区小站,见证了白发慢慢爬上两个人的鬓角;山区的公路,成了老季和西奎最知心的朋友。

开上皮卡车,每天沿两条省道走一趟,来回就是110多公里。一年巡路300多天,行驶约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巡路不是观光,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查找路面病害,清理非法占道,处理路面抛洒物,清理落石与枯树,检查道路设施尤其是桥梁……每天走一趟,老季和西奎成了公路“活字典”,闭上眼睛都清楚路上的弯儿、路旁的坎儿,哪里有棵大树,哪里有果园。

在231省道巡路的时候,老季常对西奎唠叨:“这条路打破了沂蒙山区腹地的封闭,所以又叫沂蒙公路,仅在蒙阴段就削平330个山头,填平300个沟壑,还牺牲了4名民工,30年前通车时曾轰动全国,是公认的沂蒙精神的象征……”

夏天大雨时,防汛抢险最为紧迫。

山区降水多会形成激流,引发山体滑坡,容易冲毁桥梁等设施,对交通安全影响大。一年盛夏,突降暴雨,崔西奎在巡路时,发现231省道上一座桥梁在洪水的冲击下岌岌可危。他站在桥的北侧,阻拦过往的车辆和行人。一辆从岱崮到县城的公共汽车驶来,驾驶员很不情愿地停下车,不愿理会崔西奎的警告。就在崔西奎耐心解释时,大桥被洪水一下冲垮了,司机惊魂未定,连说是崔西奎救了一车人。

冬天下雪时,除雪抢险最为艰难。

降雪后,车辆在坡道、弯道上行驶困难,在背阴处积雪上行驶更是险象环生。2018年冬,山区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9摄氏度。腊月二十九,下了一场大雪,路面很快被冰雪覆盖。季立刚和崔西奎3次出动,在危险路段抛洒融雪剂60余吨,从早到晚不停地干了20多个小时,换来了当天没有出现一起交通事故。大年三十傍晚,他们才收拾好东西回家过年。

2023年年末,又是一个寒冬,冬至前后小雪不断,而夜间是除雪抢险的关键时刻,两个人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带除雪队出动。这一晚,他们匆忙吃了晚饭,驾驶融雪剂洒布车,前往全省地势最高的国省道干线公路段——海拔近500米的将军顶。那里曾是沂蒙公路修建时最为艰难的路段,道路每延伸一米就需要一吨炸药,民工要把自己吊在悬崖上施工。如今,这里又成为季立刚和崔西奎除雪抢险的主战场。

沂蒙公路修建30年了,那路变得更顺畅,那山变得更秀美,而那人所秉持的精神一直没有改变。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